礼仪之谈:正坐及正坐姿势-图片1
礼仪之谈:正坐及正坐姿势-图片2

什么是正坐?

正坐是我国古代人的居坐的方式,就是席地而坐,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也就是现在日本人的坐姿。其实,我们现在坐在凳子上,双脚垂直下来的坐法,实际上是从南北朝以后才传入,是从当时西域国家传来的,因此也叫“胡坐”,虽然人们在唐代正规礼仪仍然以“正坐,趺坐(既是盘腿而坐)”为主,但社会上已经开始风行起了“胡坐”,以至到了宋朝,正座正式被胡坐所取代

正坐虽然早已被历史所取代,然其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气质仍然是有一定意义的。正坐讲究的是心性内涵以及通过坐姿达到一种修身养性,修炼自身气质,内外调合,和气护身,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目的。寻求的是一种内心与身体的和谐统一,更是一种哲理的升华。坐在地上,能感觉出是一种对自然精神的亲近与追求。因而有些人才说,是更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境界的最佳外在表现。更能代表华夏原道精神。这不禁使我想到了这样一句话,一个欧洲人在过了几天日本生活以后,感触道:我坐在地上,头一次感觉到草垫中芳草芬菲的味道离我如此之近。我不是居高临下的在远离大自然的上空我行我素的生活着,而是变“矮”了,使得自己像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一样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刹那间与自然融为一体。 我感觉到那种和谐美妙的滋味,不是站在草坪上用着割草机那种生硬的感觉(大意)。 在现在人看来,恐怕已无法再了解这种形式了,他们怎能理解,两个人面对面端坐着,一动不动一言不发好几个小时?除非那是疯子!但古代很多更高层次的理论哲理,就是在这种“疯子”世界里产生的。“当我端坐在地茵上的时候,狂傲的扶着琴,自然、端正的礼仪我都已具备,动心忍性,我觉得那也是一种对自己意志的修炼吧。诸子百家在我感悟中产生”一个哲人曾这样总结过。所以,这就跟禅道的坐禅差不多,可见各国对哲学参悟的方式都是差不多的,而我们祖先一开始采用的为什么不是胡坐呢?这恰恰说明我们的祖先更智慧更善于思考。

“一切万物形态才自于礼仪”这是华夏原道论的中心思想。当你坐在板凳上,翘着二郎腿是否多少有些不庄重?无论跟你谈话的那个人身份差距有多大,正坐是一种恭谨虔诚的方式。在更早的古代,君臣之间,上下级之间也要讲究礼仪,不是像后世那样上级只有居高临下的份 。“君视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不是在表现一种奴颜婢膝,而是一种各司其政 达到一种和谐互不侵犯的关。 当你礼拜上级的时候,上级严肃恭谨的正坐,是一种最恰当的表达,正坐比较端庄严肃,虽然很辛苦,也表现了古华夏族处世严谨。 一是一 、二是二的态度。当你坐在凳子上,东倒西歪的乱靠着,虽说是狂荡不羁、不拘小节,但不知见你的人看到正坐与胡坐,哪个心里更舒服些。

礼,内在礼仪就是外在礼仪的更深层体现。古人凡事讲究个“正”字与中和之气。“故始有礼仪之正 方可有心气之正也” 当你端坐着,也是对自身内在礼仪的一种修炼。

有人很瞧不起正坐,主要是因为它是一种跪于地的方式。其实这并不叫跪坐。在当时,本和跪这个概念毫无关系。“跪”这个概念主要是后世对那种行为由于无法理解而产生的一种误解。认为跪本身就含有贬义是奴颜婢膝,所以才会有“男儿膝下有黄金”之说。可笔者不明白的是,且不说古代的“跪坐”根本就不是一种奴颜婢膝的表现形式,难道就算是“跪坐”就真的矮了一节,随之精神气节也会矮一节吗?恰恰相反,在现代人眼里最鄙视的古代正坐礼仪,却是中国人创造出哲学文化最多,最注重精神气节的时代。我们现在坐在椅子上,腰板挺的比谁都直,可结果呢?没有比我们民族精神更微缩的时代。当你坐的越高,精神可能是懦弱脆弱的。当你矮一节坐在地上时,精神灵魂却在天空中腾飞。这根本就与人跪与不跪,没有任何直接关系。跪坐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但他的精神内涵却要更高层次。他与内在的精神没有直接的联系,当我们最瞧不起这种“奴颜婢膝”而高高在上无比自豪高坐的时候心里的民族精神却是真正的跪着,恨不得给别人磕几个响头最好。当古代人身体虽然跪着,但却可以真正的凌驾万里,傲视群夷,这种现象,到底值不值得我们反思呢?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