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图片1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虽互有往来,但古代的中国一直处于文化高势,以其影响日本为主,服饰文化也如此。 而吴越地区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发源地,该地区的养蚕纺织技术与日本的交往传播也很早。下文将以“吴服”为例,谈谈中国服饰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对于“吴服”,一般有两种解释:从中国吴国传来的技术织成的纺织品;纺织物的总称。 日语音读为“ごふく”,训读为“くれはおり”,专门经营吴服的店称为“吴服屋”。 其实走进吴服屋一看,里面不仅有和服的成衣买,也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布料。把经营布料的店称为“吴服屋”,大概是在日本的江户时代(1603-1867)。

对于“吴服”,一般有两种解释:从中国吴国传来的技术织成的纺织品;纺织物的总称。日语音读为“ごふく”,训读为“くれはおり”,专门经营吴服的店称为“吴服屋”。 其实走进吴服屋一看,里面不仅有和服的成衣买,也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布料。把经营布料的店称为“吴服屋”,大概是在日本的江户时代(1603-1867)。

1.“吴服”与“吴”

追溯吴服的起源,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从《日本书纪》(成书于720年)的记载来看,吴(吴人、吴国)与日本的正式交通始于日本应神天皇治世(270-312),在雄略天皇治世(457-479)达到巅峰,从推古天皇 (592-628 在位)开始转向与隋唐交往。如将与吴服交流有关的史料按年份进行罗列,则为如下:

1.1 应神天皇三十七年(306):春二月戊午朔,遣阿知使主、都加使主于吴,令求缝工女。爰阿知使主等渡高丽国,欲达于吴。则至高丽,更不知道路。 乞知道者于高丽,高丽王乃副久礼波、久礼志二人为导者,由是得通吴。 吴王于是与工女兄媛、弟媛、吴织、穴织四妇女。

1.2 应神天皇四十一年(310):春二月甲午朔戊申,天皇崩于明宫,时年一百一十岁。是月,阿知使主等自吴至筑紫。时胸形大神有乞工女等,故以兄媛奉于胸形大 神,是则今在筑紫国御使君之祖也。 既而率其三妇女以至津国,及于武库而天皇崩之。 不及,即献于大鹪鹩尊。 是女人等之后,今吴衣缝蚊屋衣缝是也。

1.3 雄略天皇十四年(470):春正月丙寅朔戊寅,身狭村主青等共吴国使,将吴所献手末才伎、汉织、吴织及衣缝兄媛、弟媛等,泊于住吉津。是月,为吴客道,通矶齿津路,名吴坂。 三月,命臣连迎吴使。即安置吴人于桧隗野,因名吴原。以衣缝兄媛奉大三轮神,以弟媛为汉衣缝部也。汉织、吴织衣缝是飞鸟衣缝部、伊势衣缝部之先也。

上述的“吴”一名,大致包括今杭嘉湖与苏州一带,东汉时称吴郡。这些丝织工与缝衣工因属普通人氏,没有留下姓名,故在日本史书上仅记载吴织、汉织等。但她们在日本以制作服装为主,把中日两国的服装的长处融合在一起,深受日本人民的欢迎,所以日本人把她们制作的服装称为吴服,后因音近转为‘和服’。因此,吴服东传具有约一千八百余年的悠久历史。

2.谣曲《吴服》与“吴服神社”

关于吴服,在日本流传着这样的谣曲。 天皇身边的一位大臣在去西京参拜的途中,经过一个被称为“吴服之乡”的地方。见松树下两个织女正在忙碌,一个引线,另一位纺织。这位大臣觉得很奇怪,决定上前问个究竟。 于是,两位织女说,她们是专门为应神天皇缝制皇袍的吴织(くれはとり)和汉织(あやはとり)姐妹。以前,随日本使者从中国的吴国东渡来日。黎明时分,吴织现身天女,一边唱着《君之代》,一边翩翩起舞,并织了绫锦奉上。显然,这谣曲是以上述史料为基本素材,加上日本人丰富的想象力创作而成。

鉴于吴服织女的伟大功绩,日本人民还专门建造了吴服神社以示纪念。吴服神社(くれはじんじゃ)的本社在大阪府池田市室町,祭神为“吴织媛”和“仁德天皇”。关于其缘起极具委婉色彩:应神天皇派遣阿知使主赴吴国请求织工时,高丽的久礼波、久礼志作为向导而随同前往,结果,吴织、汉织、兄媛、弟媛四人随日本使者 东渡而来。一行抵达九州筑紫潟时,应胸形明神之请,兄媛、弟媛两人留了下来,另两人径直来到摄津国武库浦。在这里,朝廷专门建造了厂房,吴织和汉织不分昼夜,因时制宜地为天子和万民纺织布匹。同时,她们还把纺织的各种技术传授给日本人,因此服饰不仅男女异装,而且寒暑有别,为日本的文明开化起了很大作用。

385 年 9 月 18 日,被奉为“吴服大神”的吴织去世,享年 139 岁。遗体被安放在伊居太神社的梅室里,遗物三面神镜收藏于同神社的姬室里。翌年,仁德天皇赐旨建造神祠即吴服神社。大神曾经用于染色的染殿井”和晒丝线的松树“衣悬松”至今还在。

据说大神降下神谕说:“我身为衣神, 有责任让人们不受寒暑之苦,遵循养蚕、纺织、裁缝之道。同时,也保航海无难。”因此,历代天皇都予以崇高的敬意,对吴服神社优待尤佳,数次整修重建。

3.结语

自从吴服传入日本后, 日本人结合本国的一些实际情况进行了改进,原小袖由内衣变为外装,袖筒变短变长,腰带变窄变宽,花纹图案不断翻新,染织工艺日益精制豪华。另外,女式和服背后的大腰带也是和服的特色之一。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和服的基本要素始终没有脱离吴服的定格,所以,虽然吴服和和服存在一定的区别,但直至今日,许多日本人仍然将和服称之为吴服。有时干脆把这些服装统称为“着物”,以区别“洋服”。 但不管怎样,吴服是中日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