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圆领袍需要束革带”是个大误会,自周代开始各种革带配得最多的是礼服,汉玄端,唐冕服,宋盘领,明弁服等等,官员们穿正装时,玉犀金银之类名贵的腰带是表明官阶的最明显标志,铜铁材质的腰带在民间也很流行。深衣类和铠甲也是扎革带,而不是所谓的腰封,扎根细布条都比腰封好。

蹀躞带的定义——古代革带的一大分类。鞓由皮革制成,起束腰作用,装有挂带或带具有明显的可挂物品功能的腰带,皆为蹀躞带,就算拆掉了挂带银囊,依然是蹀躞带。这种腰带始于战国,兴于唐宋,终于明代。

蹀躞带本为胡制。带间有带环,用作佩挂各种随身应用的物件,如带弓、剑、帉帨、算囊、刀、砺石之类。其制本采自马上的秋根,为适应马上需要。蹀躞带自魏晋时传入中原,到唐代, 曾一度被定为文武官员必佩之物,以悬挂算袋、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袋等七件物品,俗称“蹀躞七事”。开元以后,朝廷有新的规定, 一般官吏不再佩挂杂物,带板改为装饰品。但在民间,特别在妇女中间,却更为流行, 只是省去了原来的“七事”,改成了狭窄的皮条,仅存装饰意义。

据记载,蹀躞带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由胡人骑士传入内地的。最初的装饰部位主要在腹前正中腰带两端的连接处,重点是带钩,既有玉质带钩,也有铜质带钩。南北朝以后演变为革鞓上只缀方型带銙的玉带。隋唐时期玉带被定制为官服专用。唐宋时期玉带就已经盛行。唐代曾有朝廷定制,规定有"大带制度",以带上的装饰品质地和数量区别官品等级。文武三品官以上佩玉带、四、五品官佩金带,六、七品官佩银带。带銙的数量多少取决于官员的级别地位

十刀斋作品忍冬纹蹀躞带

主带名鞓,两端为带扣和铊尾,前段装有带銙,銙上有古眼,背后有衬板,后段装有扣眼銙,用来穿带扣,相当于现代的金属扣眼。銙上安装有各种挂带,杂物袋,银囊等

拆掉配饰后的蹀躞带
十刀斋作品玉制挂环式蹀躞带
玉制古眼式蹀躞带
蹀躞带的具体戴法

首先要明确的是,蹀躞带的带銙带环是分布在腰部侧后的,一般不放在身体前方,肚皮前面挂东西,谁都知道不好看,兵器杂物也都是挂在腰后腰侧的

2.怎么扎蹀躞带?和扎现代腰带差不多,不过带扣一定是朝右,扎腰带时左手持带扣,右手持铊尾,扣在合适的孔里,腰带高低松紧完全看个人喜好

3.把带扣移至肚脐右侧,位置看情况,大约一掌宽就行,铊尾那一截绕到背后,同时保证这段皮带自然下垂或者和主带平行

4.把铊尾塞进背后

5.铊尾怎么塞,是很有讲究的,古人喜欢把皮带从上往下塞,铊尾垂直指向地面,在封建时代,这是顺天忠君的意思,决不能歪歪扭扭随便乱塞

但是实际上这样并不舒服,如果皮带偏硬了,就根本没法这么塞,所以还有一种方法,从下往上塞,铊尾一样指向地面,还可以保持带尾部分漂亮地下垂,大家不妨用这种方法

当然,带尾也可以不绕到腰后,扣住带扣以后直接下垂,也挺好看,看过银魂的都知道吧(回灯:不要乱入奇怪的东西……)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