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6日,法国南部的戛纳小镇,举世瞩目的第72届戛纳电影节现场。

郑炜站在场外,正对着那一条世界上最著名的、仅有60米的红毯。红毯上人流如织,一批又一批世界顶级的国际明星、电影人走了上去,面对着长枪短炮的摄像机摆好造型,绽放出自信从容的微笑。

福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福建汉服天下会长郑炜与法国博衍汉章传统研习会会长仲巾函

作为此次戛纳电影节组委会邀请的中国民间汉文化成员代表,他没有立即走上红毯,而是静静在场外等候着,主办方将临时开辟出一片场地供他们行走。他将穿着这一身来自中国的华美服饰——汉服,首次登上戛纳的舞台。

从三坊七巷那条青石板铺就的小巷,到如今的戛纳红毯,他整整走了十几年的时间。

「1」

结缘汉服

现如今福州的街头巷尾,身着汉服的年轻人越发常见。她们三五成群,在坊巷间款款而行,行走间裙裾飞扬,飘逸灵动,成为路人眼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汉服爱好者花朝节踏青

在福州,汉服文化的推广绕不开一个社团——福建汉服天下协会,它是目前福建最大的汉服文化团体,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的同袍中都颇有知名度。

然而时间倒回到2006年,汉服天下还仅是由一群热爱汉服的年轻人在网络上发起的一个社团。

郑炜与汉服结缘,也始于这年的一则祭孔新闻。

当时恰逢福州文庙举行祭孔仪式,汉服天下网站上的一些爱好者自发地组织起来,在白马河畔祭孔,却因为“穿着奇装异服,不够庄重”而遭到了驱逐,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潦草结束了祭孔仪式。

郑炜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们穿的明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衣冠服饰,怎么就成了“奇装异服”了呢?而且,让更多年轻人也参与进这样的活动中来,明明是件好事,何以还要将他们驱逐?

作为福州小有名气的民俗专家,郑炜自小就对传统文化十分感兴趣,对于这群热衷传统的汉服爱好者同样抱有好感。他想,自己应该为这群年轻人做些什么。

于是,他就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资料,找到了当时汉服天下的论坛。他在论坛里发贴,邀请这些被驱逐的年轻人重新穿上汉服,在螺洲孔庙再办一场祭孔活动。

2015年福建汉服天下再赴螺洲文庙祭孔

因为这个契机,郑炜结识了这群热爱汉服,有志于推广汉服的伙伴们,也顺势加入了他们。

隔年,汉服天下经过注册,成为了全国首个实体汉服社团。

在之后的十几年里,郑炜和他的伙伴们共同将汉服天下发展壮大,不仅在同袍中打响了知名度,更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让更多普通民众了解汉服,喜欢上汉服。

「2」

步步前行

从很早开始,郑炜就提出汉服推广要走产业化的路线。

“文化不能一味靠情怀来支撑,否则只能越做越小,沦为小圈子的娱乐。需有经济来支持运营,才能把它养活,然后做精做大。”

2007年,他提出了一个五年计划,要将汉服的推广融入福州的民俗活动中,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和接触到汉服。

花朝节乌山祭花神、中秋节三坊七巷摆塔、七夕节安泰河畔放花灯……每逢传统节日,他便会带领社团的年轻人身着汉服,在福州各个历史文化名胜景点举办民俗活动。

早期时候,经常有人对着他们指指点点,看热闹的多,参与进来的少。随着一年年的推广活动,以及“汉服热”的兴起,越来越多汉服爱好者和普通人也开始加入进来。

自2013年起,汉服天下发起组织了“中华礼乐大会”,邀请全国各地汉服社团参与进来。这是全国第一次各地汉服社团从线上到线下的合作,在当时可谓是一个创举,在圈内引起了轰动。

迄今为止,中华礼乐大会已经举办了六届,每年他们会选择在不同场地举办

去年中华礼乐大会在武夷山举办,全球各地两百多个社团,共两千多人前来参加,他们的宣传片甚至登上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广告牌

近年来,随着汉服圈子的壮大,圈内的一些争议也越发扩大。譬如汉服的形制之争、“改良仙服是否算汉服”等争议屡屡出圈,影响了很多人对汉服圈子的观感。

对于这些争议,郑炜的态度十分豁达。他认为,许多人把汉服过于神话了,似乎要把汉服捧上神坛一般。他第一次穿汉服的时候,心态也是非常平静的,就像一个阔别多年的老朋友回到身边,熟悉、自在。他觉得,这就是最舒服的状态了。

“我们希望更多人接触汉服,而不是敬畏汉服。你看着它美,穿着舒服,就试一试好了。”在他看来,当某天人们能把汉服都当做一件寻常的衣服来看待,汉服的推广工作才算完成了。

他一直按照自己的步伐去走,有人不理解,他也不爱多说,比起口头上辩解,他更喜欢去付诸行动,然后让时间证明一切。

“做文化产业是这样的,如果你太在乎别人的评价,就很难再工作下去。”这是他多年的人生智慧。

「3」

走出国门

这些年来,郑炜不仅琢磨着让汉服“墙内开花”,更努力推动汉服天下“走出去”,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汉服文化。

去年8月,福建汉服天下的中华礼乐大会宣传片登上了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幕,这是他们“出海”的第一次尝试。消息传到国内,同袍们都十分振奋。

郑炜还随福州市政府到法国和意大利开展福州日的宣传活动,进行汉服文化的展示和宣传,也是在此次意大利的活动中,他认识了戛纳电影节的合作方万事达。万事达的机构负责人对他们的汉服十分感兴趣,专门邀请他们到戛纳电影节,把中国文化带到戛纳。

初次“出海”的收获颇丰,郑炜很兴奋。略有遗憾的是,因为戛纳电影节的会场着装要求严格,所有进到戛纳会场的男士必须身着黑色西装,女士则要身穿晚礼服,他无法将汉服带到红毯上去。

今年年初,戛纳组委会又发来邀请,请他以中国民间汉文化成员代表的身份出席戛纳。这一次,他提出了一个“无礼”的请求,自己必须穿着汉服走进戛纳电影节。

对于自己提出的请求,郑炜心里也有些忐忑,但他一向是个目标明确的人,此行最重要的还是推广汉服,而作为一种服饰,唯有穿在身上才是最好的展示方式。令人欣喜的事,经过一番讨论,戛纳主委会破格通过了他的请求。

因为有两个走红毯的名额,他将其中一个让给了法国博衍协会的会长仲巾函。这也是福建汉服天下与海外汉服社团的一次通力合作。

尽管已经是第二次来到戛纳,他仍不可避免地有些紧张。专车在会场外停下,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地吐出,抬手理了理身上的通肩纹织金龙纹袍,扶正了头上的翼善冠,然后打开了车门,顿时,震天的尖叫声和相机的快门声传入耳膜,闪光灯的海洋将他淹没。

从候场区到会场内,这一路上许多外国人过来同他合影。他自嘲道:“我自小长得其貌不扬,还是头一回这么多人找我合照。”

现场有外国人咨询他:“你们穿的是什么?哪里能够能买到?”他外语不是很流畅,有心普及一下汉服文化,却磕磕绊绊解释不清楚,幸好此时法国博衍协会会长仲巾函过来解了围。

他笑着说:“全场男士的服装都是一模一样的西装革履,就我最与众不同。”

郑炜觉得,此次戛纳之行,是对汉服的一次极好宣传。对外国人来说,他们切切实实看到了中国的传统服饰出现在红毯上。不论是赞扬、疑惑还是其他什么态度,至少让汉服的这个概念在他们心中埋下种子,日后他们在街上看到东亚传统服饰的时候,除了脱口而出:这是日本/韩国的服饰外,还可能多了一个选项:这个是中国汉服。

他觉得,这就是很大一个进步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戛纳之行,郑炜还偶遇了《熊出没》公司,在他建议下,对方设计了一套汉服版《熊出没》

在郑炜的规划中,汉服天下以后每年都会有类似的海外推广活动。他希望把中国的文化,以点带面,以汉服为表体推广出去。

“我们甚至还打算把汉服穿进联合国。”他一本正经地说道。

我有些惊愕,但是想了想,并非没有可能,不是吗?

他一向敢于做梦,也一步步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 文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近期回顾

结冰水:一支年轻乐队,该如何表达自我?

结冰水,冷冻矿泉水

旧梦依稀间,一起回看晚明的福州 一群人磕磕绊绊用爱发电造就的时空胶囊。

乡宴、拆迁和废墟探险,后营巷的一次别离 我们都有幸福的未来。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