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他们高冠环佩,顾盼间有无双风华;

他们罗衣飘飘,轻摇曳似云上仙人。

这群“从壁画里走出来”的模特,

到底什么来头?

他们就是汉服界大名鼎鼎的

“中国装束复原小组”。

成立11年,复原小组从一个汉服爱好小组,

坚持到比专家更专业。

不仅出版了《汉晋衣裳》《中国妆束》两本权威著作

成为任何人研究汉服,都绕不开的专业文献。

还让英国LION TV慕名而来,

誓要把这种极美的中国服饰,

推荐给全世界欣赏。

截图为日版视频

外交部高度认可小组的复原成果。

在中日韩传统服饰展演上,

专门邀请小组代表中国,

去展示真正的中国正统汉服!

不是和服、不是韩服,

是东方服饰之美的源头,

——中国汉服

盛名之下,很少有人了解背后的曲折。

团队的创始人刘帅,

本是一个画画的,却一头栽进了汉服这个大坑,

改行去学服装设计。

王公百姓、兵卒将士、

歌舞仕女、山野村夫。

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韵味。

秦汉大气、魏晋风流、

唐风倾国、宋明流韵。

历朝历代各有其风采。

刘帅21岁时的心愿,就是带领复原小组,

穷尽毕生心血,将真正的华夏风貌一一还原。

2007年,寥寥几个20岁上下的组员,

带着这个宏大的梦想出发了。

要还原古代的服饰,第一步就是考据。

但是古书的记载、出土的文物,都太少太少了。

要知道,和玉器金属器,

这种价值连城的文物不一样,

纺织品面料易损,还因为没有经济价值,

成了少有人问津的考古盲区。

稀少的资料,没有吓退这群热血逐梦的年轻人。

实物少,咱们就去研究古画、壁画。

像唐代张萱的《捣练图》,

不仅画出了服装的形制、配色、花纹,

还把制作工艺画了下来。

那么第二步,自然是去寻找原材料

现在面料生产技术,早就和古代完全不一样了

小组千辛万苦,追到蚕丝的原产地搜集原材料

再对照大量文献、出土报告,

才能做出满意的布料结构和花纹。

第三步,染色。

古代的颜料来自植物,

小组研究了多种草木染法,用古法上色、固色。

有人喜欢这些古色古香的配色,

也有人认为:为什么看起来又土又脏?

一句话,否定了组员200天的辛苦。

要知道,

一件全手工绞缬的魏晋襦裙,手工缝制草木染色

需要2个人花半年时间慢慢打磨。

这11年来,几十位团队通力合作,

也才复原了200多件精品。

小组只负责复原,

把古代的服装尽可能地100%重现,

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接下来,才是真正考验工艺的时候。

反复捶打生丝织物使其柔软,是为“捣练”

反复扎染,多层晕色,是为“绞缬”

手工缝线,需要多巨大的耐心细心,

纹样绘制,需要多深厚的绘画功底。

在一件成衣出现之前,

他们失败了成千上百次。

换来的,却还是众人的不理解。

刘帅觉得,先人的审美太高级了!

服饰文化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

代表了中国的美学和精神。

古人对于美的追求,是令人感动的。

但是快节奏的现代人,却越来越粗糙,

越来越缺乏仪式感。乃至看不懂老祖宗的审美。

制作艰难、无人理解,这群热血逐梦的年轻人,

依然没有放弃。

辛苦、缓慢,但不会停止,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既然看不懂,我们就来科普。

哪怕已经享誉国际,

复原小组从不拒绝接地气的科普。

奔走在高校间走秀、宣传、展示。

年轻人懂了,复兴才有希望。

和西安市文物局一合作,

再现了盛唐气象。

在年轻人最多的抖音,

还要玩一把“最美毕业季”,

一秒穿越回古装。

除了汉服,从2014年开始

一些专注于古代乐舞复原的成员

加入进来,丰富了复原的内容。

只是舞蹈比服饰更难还原,

毕竟古代没有人会拍视频……

如今的装束复原小组,

有了南朝、桑缬、朝代复原体验,

这三个品牌。

南朝端庄、桑缬柔和。

朝代复原体验,

则欢迎喜爱汉服的人,来工作室亲自试穿,

切身地体会到古人高级的审美。

这种美,值得复兴,值得传承。

一些汉服狂热者,难免有些偏执。

市面流通售卖的汉服,一旦形制不对,

就会遭受一顿责问。

但是复原小组的汉服,从来不怕这样的责问,

毕竟每一件,都有据可循。

这件西汉长寿绣曲裾袍,是根据长沙马王堆

西汉辛追墓,出土的长寿绣曲裾袍复原,

色彩、纹样、尺寸都无比贴近。

这个初唐单刀半翻髻

锦缘半袖襦裙腰裙

是根据龙朔三年(663)

新城长公主墓中的壁画还原的。

这个唐代帷帽仕女

参照了吐鲁番阿斯塔纳

187号墓葬出土的

唐代彩绘骑马戴帷帽仕女俑。

他们也曾一窍不通,也曾失败受挫,

终究靠着坚持做成了。

热爱到极致,终能成专业。

我们总说要传承传统文化,

但鲜有人知道如何去传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细小领域,

都需投入几代人,毕生的心力去钻研,

方能留住一丝半缕。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团队成员池文汇说:

服饰史是一部看在眼里、穿在身上的历史,

是一面折射社会历史最直观的镜子。

装束复原小组所做的,

是穷尽心力留住汉服之美。

不让千年前的华服,在后人的想象中,

演变成“影楼”“戏服”。

而是真真正正地,把惊艳过全世界的汉家衣裳,

一丝不差地重新摆放到我们面前。

这就是传承

如果汉服可以,

那么舞蹈可以吗?茶艺可以吗?

装束复原小组的红火,

燃起的,是古代中华文化复兴的信心

图片来自《男人装》杂志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

依然有人做着千年前的旧事,

想把中国文化留下来、传下去

“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我愿重回汉唐,再谱盛世华章。

何惧道阻且长,看我华夏儿郎。”

– END –

参考资料:上观新闻

微博@裝束复原

作者:RORO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