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制衫襦袄

问:衫、襦、袄

这三种汉服形制你分得清吗?

衫(shan)

衫,从衣从彡,古代指无袪的开衩上衣。”衫” 是一种无袪单衣,也叫半衣,是春秋季节上衣的一种,在古代大多是妇人之服,男子也盛穿。

南宋黄昇墓

紫灰绉丝滚边窄袖女夹衫

古代的衫按阶尊卑可分两种,一为”中单”(夏商周时期朝廷用衫,秦末改名”汗衫”),一为”布衫”(是平民服用的粗布短衣)。

南宋周瑀墓

矩纹纱交领单衫

“衫”以内外分,外用的叫”褙子””半臂”。”褙子”是有里子的对襟夹外衣,用于挡风尘。”半臂”又叫”半袖”,袖长及肘,衣身很短,亦有无袖式样。从隋代开始流行,到宋时袖子延长,作为内用的衫,即贴身穿用的汗衫,用大襟和对襟两种形式。

衫为贴身穿着的单层衣物,没有祛。以南北朝前后为界,在此之前,衫与襦一致,为分裁,南北朝之后变为通裁开衩。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襦(ru)

形声。从衣,需声。本义:短衣;短袄。襦有单、复。单襦近乎衫,复襦则近袄。

前秦甘肃花海毕家滩墓地

修复后的紫缬襦 (正面)

因为襦的长度通常只到腰间,所以又叫做“腰襦”。但也有特例,譬如“长襦”就是一种长度至骻的襦,可视为袄子的早期形式。襦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多层的。

前秦甘肃花海毕家滩墓地

修复后的紫缬襦 (里襟)

襦属于分裁接襕的衣物,有腰接缝,衣身两侧不开衩,如 晋襦即具有“腰襕”。但根据陶俑、壁画及文物的佐证,魏晋之前,秦汉时期已有“襦”的存在。

湘绮为下帬,紫绮为上襦。

——《艳歌罗敷行》

襦,短衣也。

——《说文》

袄(ao)

“袄”是有衬里的中式上衣。通常分为3类:一面一里两层的夹袄,里面之间加絮料的棉袄,以鞣制的动物皮制作的皮袄(见裘皮服)。按衣长又可分为大袄和小袄。大袄即长袄,摆线在膝盖上下;小袄即短袄,摆线在腰际至臀部之间。

明代首都博物馆藏

酱色方格纹暗花缎斜襟夹袄

南北朝时期“袄”大量进入中原,取代了“襦”的后世冬季衣物,与衫相似,通裁开衩,但衫为单层,袄为复层/夹层。

明宁靖王妃吴氏墓

交领袄

所以袄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如南朝宋有”布衫袄” 袄,北朝北魏有”小襦袄”、北齐有”合袴袄子”等。从此,袄成为人们的常用服装。隋代的”缺胯袄子”用作武官制服,并于唐代传入日本。唐代受胡服影响出现翻领袄。宋代出现由唐代上襦发展而成的对襟袄(旋袄)。清末,袄的基本形制为立领、连肩袖、右大襟、开衩摆。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总结一下

(目前一般认为的区分规则)

衫,襦,袄

名称

穿着层次

长度

层数

腰襕

裁衩

内,外

短及腰

长及膝

单层

通裁开衩

内,外

短及腰

单层/多层

分裁接襕

不开衩

短及腰

长及膝

复层/夹层

通裁开衩

注释:

通裁:上下衣相连,中无接缝。

分裁:乃是两截裁衣上下分明。

襕:古代衣与裳相连的长衣下摆所加的作为下裳形制的横幅。

记忆TIP

衫袄区分看层数,单层为衫多为袄;

衫袄与襦看腰襴,无则衫袄有为襦。

你记住了吗?

【完】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