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节有些特殊,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很多人的年过得五味杂陈。以往,中国人会通过门神来抵挡灾祸和病患,于是还有人设计出了庚子鼠年的最新门神组合——

霍去病与辛弃疾门神

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门神虽小,张贴方式简单,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又从未间断的典型表现。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门神。

要想知道门神的起源,首先要了解“门”。在中华文明史上,门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的,我们的祖先还经历过“巢居”和“穴居”的阶段。儒学经典《礼记》中就记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巢居的遗迹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但半地穴式的房屋已经显示出先祖对门的重视了。

处于新石器早期的秦安大地湾,在半地穴式房基的门道中就有夯土构筑的圆形柱洞;西安半坡遗址中的房屋建筑,与门有关的结构构造也最为复杂,显示出对门的特殊重视。

门的设置最初是提供保护。《释名》曰:“门,扪也。在外为扪,幕障卫也”。原始人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万物有灵和到处都是鬼魂的世界中,暴露在大自然的直接威胁之下,因此家能够提供重要的安全感,而门作为“家”与大自然,与万物有灵世界的界隔,在原始人的意识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门神就是从这种特殊的意义中衍生出来的。考古工作者在商代殷墟宫殿建筑门下发现四至五个呈跪姿的牲人,不仅持有戈、盾、贝等武器,还随葬有一条狗,他们都是为了保卫房屋,防止鬼魂侵扰的。

这种禳灾的巫术就是门神最早的起源,门神也成为“五祀”之一并产生了门祭的礼俗。

所谓“五祀”,指对户、灶、中霤、门、行五种家宅神祇的信仰,其中门户主出入,灶主饮食,中霤主堂室居处,行主道路。

在古代,门与户有明确的区分的,双扇对开的称为“门”,单扇的则叫“户”。门神起源很早,但有具体名字和故事的门神来自《山海经》,即著名的神荼和郁垒。据《山海经》的记载,神荼和郁垒居住在度朔山,山上有株巨大的桃树,树枝盘屈伸展三千里,东北方有座鬼门,由神荼和郁垒把守,有恶鬼往来则用苇索捆起喂虎,后代的百姓因此奉其为门神,用以驱鬼辟邪,保障庭院平安。

神荼和郁垒是在汉代才成为门神的。

神荼起源于夏代,其本意是一种药草,有清痰疏导之功用,当时人们有在门上挂悬植物、祛除疾病的习惯。这种风俗随后流传下来,汉代仲夏时节在门上挂艾成为国家制度,民间五月五日,人们会把采来的艾草做成人行挂于门上,以防毒祛灾。人形艾草成为一种门符,后来被拟人化为守鬼门的门神,也成为最早的门神之一。

郁垒的“垒”字在汉代与“螺”同音义近,而螺是殷商挂在门上的符箓。殷人五行属水,最忌闭塞,所以用螺放在门上,因为螺生长于水底淤泥中但不会受泥之闭塞。郁有郁结之义,郁螺乃反用其义——防止郁结之螺。这个传统被汉代继承成一种螺壳型的门符,并在神话中拟人化为门神郁垒。神荼和郁垒成为门神之后,形象也逐渐固定下来,在河南密县打虎亭的汉墓画像石上,两神相貌衣着相仿,短袖上衣,下系长裤,双臂相交,手中各按一虎,双目一远瞩,一低察,如觅鬼魅之形迹,非常生动传神。

神荼和郁垒门神

在神荼和郁垒之后,唐代还出现了钟馗啖鬼的传说。沈括的《补笔谈》中记载了钟馗的事迹,相传其为唐玄宗时人,因武举屡次不中而触殿阶而死,死后发愿镇守殿门,并专以捕捉恶鬼为务。唐玄宗曾在梦中遇到钟馗,醒后觉身体不适全无,遂命吴道子图其像,批告天下,以祛邪恶。钟馗的传说随着明代鬼怪小说《钟馗斩鬼传》《平鬼传》的传播而被妇孺皆知,成为家喻户晓的神灵,逐渐有取代神荼、郁垒门神地位的趋势。明代的《月令广义》中记载了当时正月的风俗:“元旦三更迎灶毕,钉桃符,书聻,画重明鸟,帖门神钟馗于门,以避一年之崇”。

钟馗画像

相对于面目狰狞、执鬼食虎的神怪形象,我们更加熟悉的门神是威武雄壮、披甲执钺的将军或武士的形象。

门神形象的变化,也是从汉代以后逐渐发生的,与当时将军造神的社会环境有重要的关系。

汉代以来有将军祭祀的传统,是为了借助“猛士”的神灵来守卫江山社稷,伏波将军马援、蜀汉将军关羽都是著名的例子。唐代诗人刘禹锡曾有诗:

行到南朝征战地,古来名将尽为神。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普遍祭祀的将军神祇逐渐与门神结合,成为后世常见的将军门神。宋人袁褧的《枫窗小牍》中记载北宋风俗:“靖康以前,汴中

(首都开封)

门神多番样,戴虎头盔,而王公之门,至以浑金饰之,识者谓:虎头男子,虏字;金饰,更是金虏在门也。”。

所谓番样,指的是番上宿卫,即守卫殿门的将军,但还没有明确的指向。我们所熟悉的秦叔宝和尉迟敬德,虽然是唐代名将,但他们被奉为门神是元明之后的事情,主要是受宋元话本小说之类通俗文学的影响。

明人所辑《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记载了两人成为门神的故事。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感染恶疾,梦见寝门之外抛砖弄瓦、鬼魅号呼,于是秦叔宝和尉迟恭披甲戎装,立门以伺,宫中遂宁。太宗以两人守夜无眠,命画工图二将军形象全装,手执玉斧,腰带鞭链弓箭,怒发一如平时,悬于宫掖左右门,从此再也没有闹鬼的之事。民间也纷纷效仿,以之作为镇宅神。

秦叔宝和尉迟恭

门神

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算是近代流传最广的门神。不过,民间存在的门神形象还有很多,比较多见的还有孙膑、庞涓、萧何、韩信、赵云、马超、马岱、裴元庆、李元霸、薛仁贵、焦赞、孟良、杨延昭、穆桂英等。

这些门神的组合并不为时代所拘定,清代陕西汉中的门神画有将马超和赵云结为一组的——

马超、赵云门神

还有把两个对头强行凑到一组的,比如《封神演义》中帮助周武王的燃灯道人和帮助殷纣王的赵公明——

燃灯道人与赵公明门神

还有把昔日同学后来反目的孙膑和庞涓也都组对给列成门神等等。

近代以来,门神的泛化功能开始出现,其性质逐渐从辟邪祛恶向祈福迎祥转变,出现了许多文门神,即祈福门神。这种主题的门神形象,多戴纱帽,着朝服,捧笏板,持吉物,白面美髯,慈眉善目,一派雍容华贵的风格,比较常见的有天官赐福、麒麟送子、五子登科、封侯挂印等,反映出当时温厚平和的时代精神。

门神作为一种古老的精神信仰穿越了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在不同的时期也展现出不同的特点。1945年,为了鼓励军民抗战,重庆中山路美国使馆新闻处一带的街面,贴着一套特别的门神画。左边是手执匕首的中国士兵,脚踩日本小鬼;右边是头戴航空帽的美国飞行员,也脚踏身穿日本军服的小鬼,左右对称。

敌后抗日根据地也有同样类型的门神画,两名战士手执砍刀,身骑战马,怒目圆睁,相对而立,左右各写“抗战胜利”和“军民合作”,体现出典型的时代特征。

抗日时期的门神画

如今,随着城镇化不断发展,尤其是城市建筑形式的变化,传统年画存在的空间越来越小,逐渐被一些可爱的生肖卡通形象、剪纸和“福”字所取代,门神也逐渐失去了以往禳灾祈福的功能,成为传统艺术形象的代表,成为我们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不过,门神的因素并没有消失,反而通过动漫、平面艺术、园林建筑等方式重新焕发了生机,2016年上映的动漫电影《小门神》就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电影《小门神》海报

生活中,门神形象不断丰富,也更加灵活,成为展现民间艺术的重要舞台。但愿颇具特色又有悠远历史传承的门神,会作为农历新年的象征,伴随着我们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

祝大家新的一年,安康顺遂!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