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泱泱汉风,浩浩中华。始于衣冠,达于博远。”集礼仪美与工艺美于一身,汉服作为华夏文明的载体,传递着华夏儿女独特的服饰审美和礼仪文化。5月18日,以“民族服饰之旧裳新尚”主题展为契机,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举办了汉服专场手作活动,通过纸艺汉服贺卡的制作,向更多的观众普及中国服饰文化知识。

汉服,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汉族的传统文化服饰,而不单单指“汉代服饰”。它始于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止于清代的“剃发易服”。根据款式的不同,它分为曲裾、褙子、襦裙、袄裙等。此次手作活动选择的汉服,是华丽而庄重的曲裾,它是秦汉时期常见的服饰,也常常用作礼服。

“深衣续衽(指接长的衣襟)呈弧形的为曲裾,深衣续衽呈方直则为直裾,曲裾可以在身上绕1~3次。此外,曲裾的穿法也十分讲究,由于中国是尚右的民族,一般为左襟压右襟,只有举办丧事时,方为右襟压左襟。汉族服饰早期是没有扣子的,我们是系衣带和腰带。曲裾的腰带不能做得太宽,宽的是日本服饰使用的腰封哦……”在活动现场,观众不仅可以收获属于自己的汉服贺卡,还可以向志愿者讨教有趣的服饰知识,共同传承古老美好的服饰文化。

在现场招募的观众中,有一位姓詹的老奶奶叫人印象深刻。虽然已是83岁高龄,她却拥有着孩子般旺盛的求知欲和可爱笑容,亲自动手画印子、裁剪衣物,细心为曲裾折叠裙摆,并积极地与志愿者交流服饰文化。“我以前只知道衣服应该怎么穿,但不知道其中还有这么多讲究。在‘国际博物馆日’走进博物馆,参与这么有趣的手工活动,并和大家一起学习民族服饰的知识,我觉得非常开心。”詹奶奶高兴地对志愿者王薇芹说道。陪同她来到博物馆的女儿陈女士也表示,能够看到母亲对一件事物产生如此大的热情,并在亲手完成它的过程中体验到非凡乐趣,自己也非常开心。她特别感谢志愿者们陪伴老人家度过了快乐的下午。

与她们一样在活动中收获知识与快乐的,还有一对来自葡萄牙名叫Filisa Francisco的母女。她们深深着迷于中国文化,在博物馆度过的几小时里,她们不仅参与了汉服贺卡的制作,还体验了中国传统拓印,为中国之行留下美好记忆。活动结束后,她们在活动意见反馈表上写道:Very beautiful and very nice for all ages.(非常漂亮,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

从4~5岁的幼儿园小朋友,到80多岁的老人,再到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友人,工美馆接待的观众正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服务质量也在实现稳步提升。作为中国多个非遗文化的集聚地,工美馆将继续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并通过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让更多的人群走进博物馆,助力国人建立文化自信,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