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汉服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

历史发展

起源形成

约五千年前,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

殷商以后,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时,服饰制度逐渐完善,并形成了以“天子冕服”为中心的章服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衣服的款式空前丰富,主要表现在深衣和胡服上。冠服制被纳入了“礼治”的范围,成了礼仪的表现形式,从此中国的衣冠服制更加详备。

后世发展

秦统一中国以后,建立衣冠制度。

汉朝的礼仪制度由汉高祖的太常叔孙通依据夏商周三代礼仪制度所制定。

至东汉明帝,参照三代和秦的服饰制度,确立了以冠帽为区分等级主要标志的汉代冠服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影响,由魏晋的仍循秦汉旧制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的相互影响、相互吸收、渐趋融合。

唐代服饰承上启下,法服和常服同时并行。法服是传统的礼服,常服又称公服,是一般性正式场合所着服饰。

宋代服饰大体上沿袭了隋唐旧制,但服饰特征简朴、严谨、含蓄。

元朝时期长衣统称为袍,其样式南北方差异不大,但材料贵贱精粗,差距悬殊。

剃发易服

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便于维护满州的统治,实行“剃发易服”,服汉衣冠、束发者治重罪。

后来,清政府做出有限的让步,提出“十从十不从”。总体而言汉服仍在清朝统治者武力血腥镇压与屠杀下逐渐消亡了。也致使了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汉族男子服饰基本以满服为模式,旗袍、长衫、马褂都是以满族为主体的民族服饰的改良和发展,而非汉族传统的民族服饰 。

留存复兴

汉服本身虽然清朝剃发易服等统治政策下消失了,但因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部分元素一直没有灭绝,国内仍有一些重要祭祀、纪念活动、民俗节日等保留着汉服的部分元素。时至今日,一些人通过考据汉服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复原了汉族传统服饰,重新宣导恢复传统汉服并身着汉服进行推广,称之为汉服文化复兴运动。

汉服形制

时至今日,汉服在各个朝代的主要表现形式人有争议,在此采用形制分类法介绍汉服。

主要特点

“交领右衽”,衣服前襟左右相交,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

“褒衣广袖”,衣服宽松,袖子宽大,长过手臂,放任身体随意舒展。

“系带隐扣”,汉服是不用扣子,即使有用扣子的,也是把扣子隐藏起来,多数用绳带系结。

深衣制

来源于先秦经典《礼记》的《深衣》篇,是一种特定服饰款式的名称,其上衣﹑下裳分开裁剪并缝合到一起,并有一定的制作规范。我国古代最早的服装之一。既可被用做礼服,又可日常穿着。

深衣包括直裾深衣、曲裾深衣、朱子深衣、袍、褙子等。

上衣下裳制

男子服饰称“上衣下裳”,女子服饰称“上衣下裙”,是将上衣下裳分开的“深衣制”。

华夏服饰自古以来,崇尚上衣下裳,并规定“衣正色,裳间色”,上衣是颜色端正而且纯一,下裳则色彩相交错。这种方式好比是“天玄地黄”,因为天是清轻之气上升而成,所以用纯色,地是重浊之气下降而成,所以用间色。

有君主百官参加祭祀等隆重仪式的正式礼服——冕服、玄端。也有日常生活中百姓穿的襦裙、袄裙、短打、半臂。

衣,向来为生活住行之首。刨去汉服作为服饰“避寒暑,御风雨”的实用功能,它所蕴含儒、道、墨、法”等纵横诸家的哲学思想,在今日依旧能为我们所用。

如若有一天,我们有机会向世界介绍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那一身汉服,将惊艳多少?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岂曰无衣,华裳在心。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