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参观国家博物馆时看到了一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服砖画,特意拍了下来。感觉这是当时的人自己给自己的真实记录。里面有值得追寻的东西。

这张是南朝时期的王子乔与浮丘公画像砖于1958年在河南邓县学庄出土。画面左边吹笙的人是王子乔,右边的是浮丘公

当时初看到王子乔与浮丘公的名字,只感觉陌生又熟悉。陌生在从来没听说,熟悉在他们又像是刻文化里的一段记忆。这里面肯定有很神奇的故事。于是在网上查找得如下:

王子乔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他的故事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经过后人不断渲染、加工,内容越来越生动。在传说里,王子乔是周灵王的太子,原来叫王子晋。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吹笙做凤凰鸣”。《列仙传》上的这句话不太好解释,可以理解成一边吹笙一边学凤凰叫,也可以理解成用笙吹出一曲《凤凰鸣》,我们只能说他是一位喜欢凤凰的音乐家。这位音乐家整日游走在伊水与洛水之间,寻找心中的凤凰。有一天他来到中岳嵩山,遇见了早已成仙的道士浮丘公,于是随浮丘公飘然而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三十多年后,一个叫桓良的人在嵩山见到王子乔,王子乔对他说:“告诉我的家人,七月七日那天在缑氏山头等我。”到了那一天,王子乔果然乘白鹤驾临山顶,与大家挥手告别,然后又不知所踪。

原文:

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亦立祠于缑氏山下,及嵩高首焉。妙哉王子,神游气爽。笙歌伊洛,拟音凤响。浮丘感应,接手俱上。挥策青崖,假翰独往。

译文:

王子乔是周灵王的太子,名叫晋。喜欢吹笙,学凤凰的鸣叫。游戏于伊水和洛水之间,道士浮丘公牵着他的手上了嵩山,住了三十多年。后来,人们到山上来找他,他对桓良说:“请告诉我的家人,七月七日在缑氏山头上等我。”到了那天,王子乔果然乘着白鹤飞来,停在山顶之上,人们只能望见他却不能上到山顶。他举手向当时来看他的人致意,过了几天才飞去。人们在缑氏山的脚下和嵩山的顶上同时立祠奉祀他。奇妙王子乔,神游天地气度爽朗。吹笙伊水洛水间,拟音如凤凰歌唱。浮丘公受到感应,携手同把嵩山上。挥鞭策于青崖处,乘仙鹤独来独往。

浮丘公或称浮丘子,或曰即壶丘子。传说中远古神仙,一说黄帝时人。一说周灵王时人。王子晋好吹笙,游于伊洛之间,遇浮丘公,乃引王子晋上嵩山修仙。

浮丘公典源

《太平御览》卷四十六〈地部十一·江东诸山·黟山〉

《歙县图经》:「北黟山,在县西北一百六十八里,高一千一百七十丈,礼乐水出焉。旧名黄山,天宝六年,敕改焉。案江南诸山之大者,有天台,天目,而天目近连浙江,天台俯瞰沧海江海者,实以地下为百川所归,然歙州则江之上游,而海上滥觞也,今计歙川之平地,巳合与二山齐矣,况其山又有摩天戛日之高,此则浙江东西宣歙池,饶江等州山,并是此山之支?明矣,其诸峰悉是积石,有如削成,烟岚无际,雷雨在下。其霞城洞室,符窦瀑泉,则无峰不有,若林涧之下,岩峦之上,奇踪异状,不可摸写,信灵仙之窟宅也。山中峰有溪,丘公仙坛,彩霞灵禽,栖止其上,是浮丘公与容成子游之处所。昔有人到坛所,忽见楼台焕然,楼前有莲池,左右有盐积米积。遂归引村人上取,了不知其处所。山下人往往闻峰上有仙乐之声。」

故事传说:当时浮丘山下住有两个盲人,其中一个怕有五、六十岁了大家都叫他浮丘公;年纪轻的那个,二十多岁,叫做浮丘叔。他们两人总共才有一只眼睛,浮丘公双目失明,浮丘叔一双眼睛有一只残废。可是奇怪得很,剩下这一只眼却是两人共用,只要他们互相搀扶在一起,浮丘公也看得见路。于是他们经常互相扶着,到浮丘山后山砍柴割草,换粮食度日。每日都是天一亮就上山,到日落西山才回去,邻近的人看到这个样子,都经常施赠一些麦面、粟米给他们,可是每次得到施赠,浮丘叔都是先让浮丘公吃,而他自己却挑着重担,一步一踉跄地拉着老人回家去。 冬天,天寒地冻,寒风呼啸,他们照样背着柴刀,互相搀扶着上山来;夏天,烈日当空,一阵风,一阵雨,他们亦从未间断过。 山上到处都有他们的足迹,到处都洒下他们的汗水。邻居二叔婆看他们日子过得这么艰难,经常送一些麦豆给他们。这麦豆既可当菜,又可顶饱,浮丘公他们也很喜欢吃这种东西,只是拿得多,总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自己也有手有脚,不能总依靠别人的施舍过日子? 有一天,二叔婆又送麦豆来,浮丘公说什么也不肯再收了。二叔婆却说:“大家是邻舍,我的就是你的,你们眼睛又不方便,这有什么关系?”浮丘公委婉地说:“话虽是这样讲,但你们种这些麦豆也很艰难啊!”这一说提醒了浮丘叔,他想;别人能种,我们为什么不能种呢?我还有一只眼可以看得见呵!于是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浮丘公和二叔婆,把送来的麦豆收下来作种子。 第二年春天,他们又象上山砍柴割草时一样,互相搀扶着,到浮丘山上去开垦荒地。 这浮丘山,高不过一丈五、六,宽不过四百几步,哪有多少地方?能种植的别人早开光了,剩下东头一点地方,拨开表土,下面全是红色岩石,哪能种什么东西?可是没有别的地方,他们也只好在那里开荒了。浮丘公在前边掘,浮丘叔在后边种,掘一下,行一步,种一穴,摸一摸。别人一天种下三斤种,他们三天才种下一斤多。刚好那年又遇上天大早,谷雨都过了,还未见过一滴雨水。俗话说:谷雨无雨,交田还田主。这些旱坡地更加旱得厉害。两个盲人,就靠一只眼睛,摸着爬着抬水淋地,收工回来的时候,还要挑回一担柴草,换点油盐茶米,维持生活。 说来也怪,别人种的麦豆,虽然水多肥足,但结荚不多,据说是早先旱坏了,但他们两人种的麦豆,枝叶长得又黄又弱,却结满了一串串的豆荚;别人种的麦豆,开的是紫蓝紫蓝的小花,而他们两人种的麦豆,开的却是黄澄澄的金花。到收豆子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别人收的是平常的麦豆,他们收的都是一颗颗黄灿灿的金豆。呵,连那些豆秆,也变成了红白相间的珊瑚玉树。人们传说:勤奋的浮丘公和浮丘叔得到仙人的助协,种成了金豆,后来他俩自己也成仙啦! 他们成仙以后,为了报答当年的施主,特别是二叔婆,他们把这些金麦豆撤到每家每户的门口,撒满了一街。他们肩上担的柴草,都变成珊瑚玉树了。就在当时便有童谣曰:浮丘公、浮丘叔, 两人同有一只眼, 撒豆成金无人知, 修道成仙越天年。 黄帝为寻找母亲,驾龙车继续南行,来到今天的湖南境内,龙车正行之间,在那道路中有两个蛮人阻挡在路中,四匹马飞奔而来,他们却毫无惧色。那马夫不得不赶紧急勒住马,停下车来。 黄帝问:“为什么停车?” “报告黄帝,前面有两个蛮人站在路中!”。 黄帝听后,脸色一沉,立即拉开车帘,一看,原来是一老一少,两个瞎子,于是,命车夫去问问他们为什么挡住道路? 车夫领命后,跑过去怒斥道:“你们为什么挡住我们的道路?你们不要命了?” 老者却不慌不忙地回答说:“你快去告诉车中的黄帝,我们有要事相告!” 车夫不觉一怔,两个瞎子怎么会知道车中就是黄帝?他不由得大惊,急速回转来,报告给黄帝。嫘祖见卫士还没有赶来,立即劝黄帝不能去,要去她代黄帝去。可此时,素女却说:“大姐姐,你太多虑了,两个瞎子要见黄帝一定是吉事,没有凶险!”黄帝手据铜长剑,心想:即使两个瞎子想暗算我,我也能对付。于是由车夫扶下车大步走向两个瞎子。浮丘公见黄帝真的来了,便躬身一拜说:“浮丘兄弟有礼了!” 黄帝还礼。 浮丘公进言曰:“黄帝陛下,我们受师傅委托,前来告诉您:您母亲元天大圣后当年被我师傅救走了!” “我母亲被仙师救到了什么地方?” “我们也不知道!” “仙师说过吗?我们母子什么时候能相见?” “师傅说,等陛下完成了统一大业,百年升仙后便能母子相见!” 黄帝虽然不能母子相见,但知道母亲被仙人所救,他也就松了口气。但对蛮民们的抢母之仇恨并没有因母亲被仙人所救就消除了。 黄帝见浮丘公被他的弟弟扶着,而已经不太年轻的弟弟也就只有一只眼,再见他俩仙风道骨,绝不象一般的蛮民,于是,当即请他俩做他的巫师。 浮丘公兄弟马上便答应了下来,虽然,他们不再为糊口而操劳了,但一个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一口饭吃来填饱肚子,填饱了肚子,还得做一番事业,能跟随着黄帝,正是能实现他们的心愿的机会。后来,黄帝善待浮丘公兄弟,使他俩成为他沟通神灵的得力巫师,并被派往太行山麓神龙池为黄帝养神龙。

李善注引《列仙传》:“浮丘公接王子乔以上嵩高山。”唐李白《凤笙篇》:“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唐刘禹锡《酬令狐相公见寄》诗:“何时得把浮丘袖?白日将昇第九天。”宋司马光《游仙曲》之二:“何时得接浮丘袂,沧海横飞万餘里。”参见“浮丘公”。2.复姓。汉有浮丘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