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簪对于现代女性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古老的名词了,但是当我们在看古装剧时,却总是能被它们点缀出来的精致效果所折服。将长发松松挽起,插上一枚别致的发簪,再配上典雅的长裙,即便性格再外放的女性也能成为让人眼前一亮的古典美人。

用来插定发髻的“长针”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述道:“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这是何等的风情万种?黄庭坚赞誉称:“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簪一枝。”这又是怎样的风致神韵?古代女子注重对头发的修饰,《辞海》对发簪有这样的解释:“簪,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

对于我国古代女子来说,发簪还有着一种极为特殊的意义,插上发簪是她们长大成人的标志,古人还会特意为此举行仪式,称为行笄礼。“笄”是一种发簪,笄礼是古代嘉礼的一种,俗称“上头”、“上头礼”。

对于如今的国人来说,成人礼的概念其实很模糊,但古人对成人礼却十分重视。据《仪礼》等书记载,女子年满15岁如果已经许嫁,便可梳挽成人的发髻了,这时就要用到发笄。古时称女子成年为“及笄”,就是这个意思。至于还没有许嫁或年龄不满15岁的女子,则仍然保持原来的丫髻发式,两者区别十分显著。

古代女子长大成人的标志

笄礼作为女子的成人礼,仪式非常隆重,需要在“家庙”中进行。行“笄礼”的日期一般定在生日或对其他有重要意义的日子。不过,春节、中秋节、清明节不适合行礼:春节、中秋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不宜请人来参加;清明主祭祀,与主题不相符,家庙无法两用。参礼者包括主人、正宾、有司、赞者及观礼若干人。主人,一般为笄者双亲;正宾,为有德才的女性长辈;有司,为笄者托盘的人;赞者,协助正宾行礼的人,一般为笄者的好友、姊妹。《朱子家礼·笄礼》中记载:“笄礼前三日戒宾,前一日宿宾,宾选择亲姻妇女中贤而有礼者担任。”需要行礼者以笺纸书写请辞,行礼前三日派人送达正宾处,行礼前一日再次恭请正宾。

笄礼非常优美,一头长发,一根发笄,细心梳成秀美的发髻,郑重簪上发笄,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属。及笄礼分为三个部分:笄者的服饰由儿童着的采衣依次更换为襦裙、深衣和大袖长裙礼服,头饰由最初的双鬟髻改为插笄、发钗和钗笄。三次加笄的服饰分别有不同的蕴义,象征女孩子成长的过程:采衣色泽纯丽,象征女童的天真烂漫;色浅而素雅的襦裙,象征豆蔻少女的纯真;端庄的深衣,尤其是曲裾的,是公认最能体现女子之美的服饰,象征花季少女的明丽;隆重的大袖礼衣则反映了女子的审美取向——雍容大气,典雅端丽。

详解发簪、发钗与步摇的区别

古代妇女的头饰中,有一种名叫“发钗”的饰物。发钗和发簪都用于插发,但两者的结构有所不同,发簪通常做成一股,而发钗则做成双股。另外在用途上也有一些区别,发钗的普及大约在西汉晚期,自此以后,它一直是中国妇女的主要头饰之一。

发钗除了在质料及长短上有所区别外,更主要的特点还在于钗首上的不同装饰。比如,在钗首雕凿蟠龙之形,即为“蟠龙钗”。晋崔豹的《古今注》中就有“蟠龙钗,梁冀妇所制”的记载;在钗首装饰鸾鸟,也为历代妇女所崇尚,在结婚首饰中更为常见,因为鸾鸟在民间一直被视为吉祥之禽。饰有鸾鸟的发钗,被称为“鸾钗”。发钗的安插也有多种方法,有的横插,有的竖插,有的斜插,也有自下而上倒插的。及笄数量也不尽一致,既可安插两支,左右各一支;也可插上数支,视发髻需要而定;最多可在两鬓各插六支,合为十二支。

如果在发钗上装缀一个可以活动的花枝并垂以珠玉等饰物,就成了另一种首饰——步摇。发髻上插着步摇,走起路来,钗上的珠玉便会随着步履的颤动自然摇曳。簪插步摇者多为身份高贵的妇女,步摇所用材质高贵,制作精美,造型漂亮,故而非一般妇女所能使用。步摇的制作工艺复杂,能充分体现当时金银首饰的加工制作水平。

小小的发簪上几乎承载了所有的金工技巧,捶蹀、模压、錾刻、掐丝、累丝、镂空、镶嵌等,工艺之精细,几乎达到了“无工不精”的境地。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