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确实是为汉民族量身度造的衣裳,她和谐端庄,飘逸流畅而又兼具严谨和精巧。中国又被称为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

《左传》中注解“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这里的章服之美,就是说汉服的华美。 汉服最主要的特点是交领右衽,上衣下裳。

因为汉服中的衣领是交叠在胸前的,并且衣服的前襟宽大,衣襟向右,所以用左襟把右襟覆盖在内,就叫做右衽。如果说汉服表现天人合一的话,方方正正的交领就代表着天圆地方中的地,显示出一种平静中和的生活态度。而“上衣下裳”则指的是上身穿衣服,下身穿裙子的习俗。

在宽松的裙腰上用绳带系结,则穿出了汉服的庄重与和谐。《舆服志》讲,我们的衣冠是圣人法天地,取诸自然所创,服章剪裁取意天地日月。所谓上衣下裳,上衣取象乾,下裳取象坤。深衣制度规定下裳十二幅,是历法中的十二月;章饰纹样,亦取自远近万物,寓德其间。衣冠上的章纹提示着一个人将如何修身养性,那时候,我们穿在身上的不止是衣服,而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智慧和敬天礼地的虔诚。

曹植在《洛神赋》中描写华服少女舞姿“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如流风之回雪”,那飘逸潇洒的长袖也是让人神往不已。因为汉服的袖袂一般都比手臂长,定制的深衣制度规定要回挽至肘,袖径可达四尺,举手间行云流水;行动处长风盈袖。华夏衣冠的剪裁和配色同样颇有讲究,玄黑与纁红是汉服中最隆重端庄的搭配。玄色黑中扬赤,象征着广阔蓝天的颜色;纁则是黄里并赤,代表着厚重的大地。

头饰也是汉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发簪加以固定。男子常常头戴方巾,长冠,形制多样。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身青衿儒衫,头缠方巾的潇洒儒生形象跃然纸上。而女子的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佩带珠花、步摇等饰物。白居易写杨贵妃“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除了她的花容月貌之外,我们更能看出杨贵妃头饰的雍容华贵。步摇和簪、钗一样也是插在发际的装饰品,而簪首上垂有旒苏或坠子,并用黄金雕刻成龙凤,其上缀以珠玉,晶莹辉耀。佩戴后在行动时也是亦步亦摇,仪态万千。

古代女子的标准装束是襦裙,襦裙上窄下宽,下垂至地,两端缝有系带,后来逐渐成为披之于双臂,舞之于前后的飘带。这也是中国古代仕女的典型服饰,在盛唐及五代最为盛行。下裙面料以丝织品为主,裙腰上提,裙色鲜艳,色彩多样,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武则天时的响铃裙同样堪称名作,裙角缀有十二金铃,随着脚步声,叮当作响,可谓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襦裙和和披肩相配一体,尽显古代女子雍容华贵的丰腴风韵,表现出极富诗意的美与韵律。

在汉服中,精巧的配饰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这其中,最常见的要数玉佩了。孔子说,“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古人认为玉具有仁、智、义、礼、信等许多君子的品节,以至于到现在人们仍将谦谦君子喻为“温润如玉”。佩玉是古代每个成年男子的必修课,《礼记》中说,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身着汉服翩翩而行,激起一阵叮咚的玉佩之声,真是飘逸潇洒到了极致。

汉服中的配饰还有很多,桃符、彩缕、绶带、荷包,每一样精巧的小饰品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也让每一个喜爱汉服,向往中华文化的人心驰神往。

近年来,越来越升温的国学热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如火如荼的汉服复兴运动。越来越多的人身着汉服走上街头,汉服的优雅,庄重和潇洒,也让许多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心驰神往。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美丽的汉服一定会重现人间,继续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荣光。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