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吹来,当你穿起呢大衣、大羽绒时,是否想过古代人是如何收纳大件、外穿的衣服?其实,古代中国人也发明了“衣架”,只不过这种衣架与现代意义的“衣架”并不同,并不是用来吊挂单件衣物的工具,而是一件修饰完整、雕花精致的家具。其设计渊源还与中国传统的“礼制”息息相关。

应礼制而生

中国人的设计史源远流长,很多工艺设计最早发现于中国。衣架便是其中一种,衣架是比桌椅床榻还早出现的家具品类。

由于中国自古崇尚礼制,特别是崇尚礼乐的周超,贵族阶层对衣冠十分重要。最早的衣架就是作为悬挂衣服之用,与现代意义的“衣架”大不相同。王世襄所著的《明清家具研究》一书中讲道,衣架是用来搭衣服的,不是用来挂衣服的。传统衣物收纳所用的衣柜、意象都是采用折叠的方式储放衣物,这样容易有褶皱,影响美观,并且不够随意。而悬挂不像折叠的衣服那样容易起皱,且容易拿取,可以随时保持外观上的整洁美观。

自此以后,衣架的发展一直与“礼制”密切相关,主要用于吊挂男用官服。据大清会典图载,衣冠有严格而繁缛的规定,故明清官场等级森严,个个正襟危坐,道貌岸然,衣冠代表其官阶权限,无敢小觑,古时还有为名将义士设衣冠冢的习俗。

朝代不同 名称不同

衣架是我国较早出现的一种家具,周朝开始实行礼制,贵族阶层对衣冠十分重视,为了适应这种需要,较早就出现了用来悬挂衣服的架子。各个朝代的衣架形式各有不同,名称也有所不同。

衣架起源于东周至春秋,有直柱式和横架式两种。直柱式,是用竖立的木杆用以挂衣,曰“楎”;钉在墙上的木橛用以挂衣,亦称“楎”。横架的木杆,用以挂衣曰“桁”,又曰“椸”。《尔雅释器》:“竿谓之椸。”疏曰:“凡以竿为衣架者,名曰‘椸’。这些名称一直沿用至唐代。

衣架结构示意图(各时期衣架样式)

明清时期,衣架又称“龙门架”或“朝服架”,主要挂置男用官服所用,因此,所有的衣架主梁都如同二条仰首的双龙,傲气的横卧在那里,象征着官运亨通,其余的如“福”、“禄”、“寿”及各种装饰性花饰,则进一步强调他们的价值观念。而“朝服架”的称法,也为衣架这种家具类别增添了些许体制特色。

各时期衣架的特点

古人衣架,多采用横杆形式,两侧有立柱,上下承木墩底座,两座之间有横板或横枨,立柱顶端安横梁,两端长出立柱,尽端雕出龙凤纹或灵芝或云头之类。横杆之下安中牌子,上有透雕装饰,主要起牢固作用。衣服脱下后就搭在横杆之上。

宋代:在宋代,衣架的使用较前代更为普遍,并且有形象的资料,河南禹县宋墓壁画梳妆图中的衣架,它由两根立柱支撑一根横杆,横杆两头长出立柱,两头微向上翘,并做成花朵状。下部用两横木墩以稳定立柱,在上横杆下部的两柱之间,另加一根横枨,以起加固作用。

明代:明代衣架整体造型仍保持着传统模式,但用材、制作、装饰尤精。衣架下端以两块墩子木作足,里外两面浮雕回纹,炖上直立柱,前后两个镂雕卷草花站牙抵夹。站牙上部和下部分用楔与立柱和座墩连接,两墩安装用小块木料攒接的柃格,由于柃格具有一定的宽度,故可以摆放鞋履等物。各个横财与立柱结合部的下侧,都有透雕拐子回纹花牙承托。衣架从选材、设计、雕刻制作,在明代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清代:清代实行“易服”政策,推行穿满人服装,满人体魄彪悍而高大,所穿的服装体积大,分量重。有钱、有地位人的衣服,是由堆花绣凤的绫罗绸缎组成。因此,造就清代衣架的繁华、端庄、巨大,是这一个时期的特征,也是区别其他时代的不同之处。故清代衣架高大,站牙立柱上设有横杆,二端出挑,雕有纹饰,衣袍搭在横杆上,谓龙门架。

清晚期 红木卷叶凤首挂衣架

明清衣架造型典雅,装饰精美,雕刻细致,漆色光亮。明清官员头戴乌纱红缨帽,身着前后缀有补子的盘领马蹄袖长袍,故清代衣架高大,站牙立柱上设有横杆,二端出挑,雕有纹饰回纹,墩上直立柱,前后两个镂雕卷草花站牙抵夹。站牙上部和下部分别用楔与立柱和座墩连接,两端安装用小块木料攒接的柃格,由于柃格具有一定的宽度,故可以摆放鞋履等物。各个横财与立柱结合部的下侧,都有透雕拐子回纹花牙承托。

红木衣架

衣架在古代的卧室中常常可见。例如在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卧室大床的侧面,就立着衣架双层衣架,上面用以搭着铺盖和衣物,可见中国人很早就懂得妙用这种灵活方便的家具。在很多古代流传下来的绘画、插图中看到,衣柜立于大床、床榻旁侧或后面,用于悬挂随手放置的衣物,这些都是十分常见的生活场景。

总而言之,古人衣架的功能就相当于现代家居常见的衣帽架,它集功能性与装饰性于一体,是古代以及现代家居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