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如醉前岂堪夸。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茶叶及茶文化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的重要时期。

1987年,法门寺唐代地宫重现天日,规模之大、器物之精,举世震惊。在这琳琅满目的珍贵文物中,一套唐朝皇室御用的金银茶具更是吸引了无数学者的关注。被誉为是世界上现存最早、规格最高、配套最完整、工艺最为精美的茶具宝物。

这些茶器,给我们完整地演示了一遍唐代茶道的全过程,和唐代陆羽《茶经》中的描述基本契合。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姝影轩主人姝程的演绎,来领略唐代煮茶之美。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姝程演绎的唐茶,所用器具均为仿法门寺出土的唐朝皇室御用金银茶具!

第一步

焙炙

▲打开银镡子,取出茶饼,放入银笼子

茶笼是用来盛放圆形或方形茶饼的器具,一般挂在凉爽通风处,以保持干燥。当茶饼潮湿时,茶笼也可用于焙炙。

▲将银笼子放在炭火上炙烤茶饼

焙炙时讲究颇多,首先不应在通风处,因为火苗飘忽容易使茶饼受热不均匀。其次烤时最好用木炭,或者用火力强的柴(如桑、槐之类),曾经烤过肉、染上了油腻的炭或者是朽坏的木头都不能用,古人认为这会导致烤出的茶饼有怪味。

▲唐·鎏金镂空飞鸿球路纹银笼子(法门寺博物馆藏)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这件鎏金镂空飞鸿球路纹银笼子,就是典型的茶笼。笼身呈圆柱形,直口、直腹、平底四足,盖子与笼身做成子母口相扣合。提梁呈半环形,两端弯曲成钩。在笼壁球路纹上焊贴了十九对姿态生动、翱翔自如的鸿鹄,盖沿与口沿上下鎏金,笼足为三瓣花朵形状,精致华美。

第二步

碾碎

▲将烤好的茶饼放入纸囊中,放凉后用茶碾子碾碎

民间的碾一般为木制,内椭圆而外长方,椭圆有利于运转,外方能防止倾倒。而皇家所用则明显更为奢华。

▲唐·鎏金花鸟纹银茶槽子、碾子(法门寺博物馆藏)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这套碾子,由碾槽、槽座和能抽动的盖板组成,通体鎏金,底部弧形,便于碾轴在槽内来回滚动。前后两端的槽板上各饰有三朵相连的流云纹,内有宝珠形壼门一个。左右两侧的槽板上饰麒麟和流云纹,其间各有镂空壼门三个。特别的是槽面还插入一块可以沿沟槽抽动的长方形盖板,闭合时,槽身密封。碾轴两面以轴眼为中心饰鎏金团花,外绕以流云纹,富贵袭人。

第三步

筛罗

▲将碾细的茶粉倒入茶罗
▲晃动茶罗子进行筛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唐·鎏金飞天仙鹤纹壼门座银茶罗子(法门寺博物馆藏)

古代的茶罗实物过去从未发现过,地宫出土的这件鎏金飞天仙鹤纹壼门座银茶罗子可以算是绝无仅有的一件。它由盖、身、座、罗、屉五部分构成,外观上看像一个盝顶方盒,饰有相对的二飞天和流云,罗身前端饰有云气山岳,后端饰双鹤流云,两侧饰两个执幡褒衣束髻的仙人。座上有镂空扁桃形壼门十个,前后各二,两侧各三。身内有罗和罗屉,罗框内尚存织罗残片,罗屉为长方形抽斗,用来盛接筛下的茶末。

第四步

贮茶

▲把多余的茶末贮存到盒中,以便下次使用。

▲唐·鎏金龟形银盒(法门寺博物馆藏)

地宫所出的这件鎏金龟形银盒,便是贮茶之器,它分体錾刻,焊接制成,龟状,昂首,曲尾,四足内缩,以背甲作盖,龟首及四足中空。通体錾刻纹饰,多为龟甲文、锦纹和鱼子纹地,部分鎏金。

第五步

煮水加盐

▲把釜架在风炉上烧水,一沸根据水量投盐

水煮沸时,有像鱼目的小泡,有轻微的响声,称为“一沸”,一沸时要加盐调味。

▲唐·蕾纽摩羯纹三足架银盐台(法门寺博物馆藏)

地宫所出的莲蕾纽摩羯纹三足架银盐台,便是当时用来贮存盐的器具,它由盖、台盘、三足架组成,盖上有莲蕾捉手,莲蕾中空,上下两半可以开合。台盘的盖子造型十分别致,是一片覆卷的荷叶,叶蒂饰团花一朵,叶面饰摩羯四尾。

第六步

加茶末

锅的边缘有泡连珠般的往上冒,称为“二沸”。

▲二沸时出水一瓢
▲用长柄勺环激汤心
▲用银则(茶匙)投入茶末

▲等水大开,即为“三沸”,将刚才二沸时舀出的水倒入,使水不再沸腾,以保养水面的“沫饽”,即水面上的白色沫子

▲唐·鎏金飞鸿纹银则(法门寺博物馆藏)

该茶则呈圆卵形,微凹,匙柄扁长,柄端作三角形,柄的上下两段錾花鎏金,上段为两只飞鸿,衬以鱼子地流云纹,下段以聊珠组成菱形图案,其间錾十字花。

第七步

品茶

一桌一椅一卷书

一笔一砚一壶茶

碧波潋滟间 看一出大千世界

笔墨茶香中 品一味人间百态

古代文人的品茶之道

令人神往

而今的你

还有这份雅兴吗?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