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汉族民族乐器,一共10级,它的结构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

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

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在当时的秦国(现陕西)一带广泛流传,又名秦筝。算起来,它已经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了。

汉代应邵《风俗通》载文:筝,“谨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从应邵的《风俗通》所载可知,汉以前的筝其制度应为“五弦,筑身”,但是当时“并(山)凉(甘肃)二州筝形如瑟”,应邵不知何人所作的改革,还记下了“蒙恬所造”的传闻,这又是说明,汉代在西北地区已经流传瑟形的筝了。

唐代的杜佑在《通典.乐四》中说:“筝,秦声也。傅玄《筝赋序》曰:“以为蒙恬所造”。今观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拟十二月,设之则四象在,鼓之则五音发,斯乃仁智之器,岂蒙恬亡国之臣关思哉。并有附注说:“今清乐筝并十有二弦,他乐肯十有三弦。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弹筝用骨爪,长寸余,以代指。”

应邵《风俗通》说,筝乃“五弦、筑身”。但“筑”是什么样式,历代文献都语焉不详。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具汉筑明器。这具筑之所以说他是明器,是因为该器虽然髹以黑漆,却是用独木雕成。实心,不利于共鸣,若用来演奏,无法获得足够的音量。此外,该器通长约34厘米,用来演奏显然太短小,而《同典》载,唐代的筑长四尺三寸,汉筑演变至唐代虽然有异,但相差也不至于如此悬殊。这些理由都足以证明它是明器,该器犹如有柄的小瑟,筑面首位各钉以横排竹钉,一排五个,这就与《风俗通》的记载相符。这具明器筑的样式与瑟相同,似乎又说明瑟、筑、筝的样式是极其相似的。

古稳结构图

古筝传统的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无名四指拨弦,演奏出旋律、掌握节奏,左手演奏法还有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调整音高,完善旋律。

筝的指法颇多,右手有勾、托、劈、挑、抹、剔、打、摇、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颤等。

古筝分四组:倍高音1,高音12356,中音12356,低音12356和倍低音12356。当乐曲出现4或7音时,只能依靠左手在筝码左侧的弦段上用力按压3弦或6弦,使其增加张力获得。具体4音的奏法是先在距离筝码约1分米处用力按压3弦,然后用右手弹奏这根弦,即可奏出4音来。同样,在演奏7音时,也用左手在筝码左侧按压6音弦即可。

古筝的统一规格为长度1.63米,21弦。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首、尾、四周侧板有红木、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红木、紫檀、金丝楠木为佳。

筝是由一个庞大的共鸣箱构成的一个良好的发音体,它由面板、底板、筝头、筝尾、岳山、雁住(琴马)、弦轴、出音孔等部位组成。

古筝属于弦板共振乐器一类,它的面板随琴马传递来的弦的振动而振动,因此筝的面板、琴马、琴弦的质量都直接影响古筝的音乐和音量。

面板:面板与底板、边板(框架板)组成一个完整的区鸣体,面板是发音的振动面,它的材质与厚度是决定筝的音质好坏、音量大小的重要因素。面板一般采用梧桐木制成,以经过放置年数较长的自然时效处理和人工速成相结合的方法,取干而松的木质做最佳。

底板:底板作为振动的折射面,一般采用整块的梧桐木或松木制成。底板的两边开有出音孔。

边板:用较厚的木板做成边框,和面板及底板组成长方形的共鸣箱体。

音梁:音梁也叫岳山,它镶嵌在筝面板的筝头和筝尾,是共鸣箱面板与底板的支撑结构,以增强面板的抗压性能,使音质清晰、圆润。泡桐或桦木均可用来制作作音梁。

雁住:也叫琴马。琴弦的振动就是通过琴马传导给面板,并产生共振。因此琴马的材料与质量、高低与厚薄都将直接影响音质,一般采用红木及牛骨或象牙等硬质材料制作。

弦轴:用金属材料制成,起拴弦、调弦作用。

琴弦:筝是一弦一柱的弹拨乐器,从高音至低音,弦的粗细、长短有一定的比例。传统的筝弦采用丝弦或钢丝弦,现在大多已采用尼龙钢丝缠弦,这种琴弦具有钢丝弦和丝弦相结合的优点,音色清晰明亮,富于弹性,并扩大了音量,较之传统弦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琴的上弦,通常是将琴弦的一端通过筝尾的穿弦固定琴弦,另一端通过筝头琴钉孔穿入弦轴,用调音扳手将弦上紧,然后将琴马按弦的张所需放在琴弦下。以S型二十一弦筝为例,通常按正常人臂长,最高音有效弦长(指高音部位的第一弦琴马至前岳山弦的长度)约十六公分左右;最低音有效弦长(低音部位的第二十一弦琴马至前岳山弦的长度)约八十公分左右。琴马应尽量放在前岳山、后岳山置弦的两点所构成的直线上,这样可避免弦歪或者琴马跳动,导致走音。

古筝的定弦和音域:定弦是指把弦定到一定的音高位置。

古筝是以我国传统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即12356)的顺序定弦的。古筝的高音部位在里边,中音部位在中间,低音部位在外边,由高音部位的第一根弦向外数,弦序是一、二、三、四、五……二十一,一共为二十一根弦。

音域是指人声或器乐能发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范围。以常用的二十一弦筝为例,从它的最低音起至最高音止,就有四个八度的音域,称为四组音。每组音用有颜色的琴弦隔开,这样便于认识各音符在筝上的位置。

筝的音域很宽,大致有四个八度,其音色甜润、秀美:高音清脆明亮,中音柔美雅致,低音浑厚深沉。它既能表现活泼流畅、典雅抒情的曲调,如韩江丝竹《寒鸭戏水》与充满江南情调的《高山流水》等;又能奏出气势磅礴、铿锵有力的曲调《霸王卸甲》与《战台风》等。它不仅用于独奏,还在各种形式的重奏、合奏中与其他乐器互相呼应,丰富充实了乐曲多层次的表现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不愧为民族器乐中的佼佼者。

传统的筝乐早期被分成南北两派,比较代表的为“浙江、山东、河南、客家、潮州”五大流派,到了现代,流派的区别已经很小了,几乎每个流派都兼具各家之长。

自秦、汉以来古筝从中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与当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传统的筝乐被分成南北两派,现一般分为九派,正如曹正所言“茫茫九派流中国”,各派的筝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

其筝的分类有陕西筝、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江西筝、浙江筝、福建筝。

筝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

【古筝养护的基本方法】

古筝应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潮湿之处容易引起脱胶、变形,如果经常受到太阳直晒或暖炉的烧烤等,也容易引起干裂,以致影响琴的音色。

而且天气变化、空气质量、人为因素、材料退化等因素都会造成古筝的衰老。所谓“琴靠人养”,科学合理的养护方式对乐器的音色与寿命都有很大帮助。以下,是古筝保养的一些小贴士。

1.轿车运输古筝

首先将副驾驶位置背椅摇倒,先将古筝尾端从前门斜入至正驾驶座后面,然后将筝头放在副驾驶伸脚的位置,最后摇高副驾驶座椅至车顶即可

2.面板被异物碰伤凹陷修复

用少许清水滴入凹坑中,一般吸收了水分后,凹陷的部位就会反弹上来,如恢复不到原来的位置,可用动物性胶水拌泡桐粉抹平,磨光后用虫胶片液修色。

如果不太看重外表的小缺陷,一般无需修补,对音色无碍。切忌用化学胶水拌木粉贴平凹坑!

3.面板有小的开裂维修保养

面板开裂一般有三种原因。一是气候干燥,环境湿度小于40%时(往往是人为的),面板收缩,应力弱点处就会开裂。二是原面板本身就有内损(往往是天然的),表面上看不出来,一旦环境湿度变化较大时,就会显出原形。三是加工不到位,上面板时,预应力太大。

出现上述问题时,一般用502快干胶水向细缝中慢慢渗入即可。

4.预防面板上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左手按弦处下面板产生磨损。

在演奏上、下小滑音或小三度按音时,左手的指甲,特别是左手佩带的义甲,顶尖处极易触及面板。初练者可以在左手按弦下方的面板上垫一块软塑片。如果已经出现了斑斑点点的磨损状,也不用砂纸打磨掉,否则面板就会减薄,音色也会随之变化

5.筝的日常使用、保养常识

古筝的使用场合对温度没有特别的要求,主要是湿度环境对古筝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相对温度在50-70%之间的空间内使用古筝对筝的振动和发音都比较有利。

低于50%的湿度会引发筝体表面及筝的底版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