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汉民族的传统服装,汉服不论朝代一脉相承但却各有不同…

汉代的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而汉代妇女的礼服,以深衣为主。只是这时的深衣已与战国流行的款式有所不同。显著的特点是,衣襟绕转层数加多,衣服的下摆增大。

衣式形制有交领、右衽、胡袖、直裾,袖与下摆均镶大幅的宽缘。此件衣服有一大特点,就是有一个宽大的续衽,即衣襟(古代称“衽”)自腋下镶于下裾部位,直通与下摆平齐,好象是右衽的继续,故名“续衽”。这种续衽宽边直裾式深衣是西汉长沙地区流行的款式,但保持着以前的直裾形式,这在当时是为了与刚才介绍的“曲裾”形式相适应。它可以将宽大的衣襟覆包于身后,再用腰带束紧,在冬天能起到取暖的效果。

魏晋南北朝妇女服饰 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并吸收少 数 民族服饰特色,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打到俊俏潇洒的效果加上丰盛的首饰,反映出奢华糜丽之风此图为穿汉化衣裙的贵妇。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最能代表六朝时期贵族对妇女在服饰、妆容上的审美倾向的,莫过于曹植在《洛神赋》中描绘的洛神形象了。这位“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遥兮若流风之回雪。

首先从衣裙上看,有杂裾垂髾服、对襟衣衫、条纹间色裙、襦、袄、大襟衫等。杂裾垂髾服的特点主要在下摆。通常将下摆裁制成数个三角形,上宽下尖,层层相叠,因形似旗而名之曰“髾”。除此之外,围裳之中还伸出两条或数条飘带,走起路来,随风飘起,如燕子轻舞,煞是迷人,故有“华带飞髾”的美妙形容。

隋朝民间妇女穿青裙。妇女外出戴幂罗,把面部罩住。这类打扮,都吸收融合了南北朝时期胡服的艺术特色在内,对唐代女服有很大影响。,隋朝妇女日常服饰大多为襦、衫、袄、裙等。

隋朝时期最为流行的女子服装样式为小袖高腰长裙,裙系到胸部以上。如敦煌莫高窟390窟隋妇女进香图,贵妇著大袖衣,外披帔风或小袖衣,这种衣式早见于敦煌北魏以来佛传故事画中男子衣著,但那是内衣小袖而外衣大袖。衣袖大小正与隋代贵妇服装相反。隋贵妇所披小袖外衣多翻领式。侍从婢女及乐伎则穿小袖衫、高腰长裙,腰带下垂,肩披帔帛。头梳双髻。

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当时,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只是不准露出肩膀和后背。唐代女服的领子,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短襦长裙的特点是裙腰系得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唐代的裙子颜色绚丽,红、紫、黄、绿争艳斗研,尤以红裙为姣姣者。街上流行红裙子,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盛唐时期,就已经遍地榴花染舞裙了。而对异国衣冠服饰的兼收并蓄,使唐朝服饰的奇葩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在宋代,中国古典美学精神发展到了极致,但在程朱理学影响下,宋人的服饰是十分淡雅和质朴的。

宋装继承唐装遗制,女服仍以衫、襦、袄、背子、裙、袍、褂、深衣为主,都是命妇之服,宋朝大袖原宋代大袖衫、长裙、披帛是晚唐五代遗留下来的服式,在北宋年间依然流行,多为贵族妇女所穿,是一种礼服。普通妇女不能穿著大袖,只能以褙子代替,从褙子这种特有的服式上,我们既可以看到哲学思想、美学思想对宋代人日常生活的影响,也能领略到宋代简约至极的物象之美,宋朝褙子便服,在宋代妇女中比较流行。其制以对襟为多,衣襟部分敞开,不用钮扣或绳带系连,任其露出裏衣。衣长大多过膝,有的与裙子齐。

服饰发展到明代,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前襟的纽扣代替了几千年来的带结。但是纽扣并非始于明代,但纽扣的使用也是一种变革,体现着时代的进步。 明与唐相比,在于衣裙比例的明显倒置,由上衣短下裳长,逐渐拉长上装,缩短露裙的长度。衣领也从宋代的对领蜕变成以圆领为主。 明代女装上衣是三领窄袖,身长三尺有余,露裙二、三寸,即所谓“花冠裙袄,大袖圆领” 女衫长二尺八寸,袖子宽一尺二寸,外护袖镶锦绣,冬季镶貂狐皮是当时的流行样式。明朝女子髻式也颇多,且常在额上系兜子,名“遮眉勒”。衣裙近似宋元两朝,但内衣有小圆领,颈部加纽扣。衣身较长,缀有金玉坠子,外加云肩、比甲(大背心)等。

明代还有一种特殊式样的帔子,由于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