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不解古代仕女脸上有两点?原来那是古代女子的时尚装饰,往脸上贴花钿(diàn),如同笑靥一般。究竟唐代女子是如何化妆的呢?

韦庄有一首《叹落花》,“飘红堕白堪惆怅”,“西子去时遗笑靥,谢娥行处落金钿。”他说,那满地的落花,就像西施的身影已经远去了,但是她的笑涡儿却遗落在了地上…

如果不了解唐代女性的化妆术的话,我们也许会奇怪,他怎么能灵光一闪想出这么个奇特的比喻,以为这是凭空想象的结果。

诗人在这里并不是指女性双颊上天生的靥涡,而是指一种人造的、贴在女性脸上的“假靥”。从南北朝到唐代,有一种很特别的化妆风气非常盛行,女性喜欢在脸上贴各种“小花片”作为装饰,当时叫做“花子”、“花钿”等名目。

实际上,在脸上贴花钿的风气,一直延续到『明代』都没有完全消失,只不过在宋代以后,这一风气不如以前那么普遍而已。人工“假靥”,正是花子中的一种,通常,是一对小小的圆花钿,贴在嘴唇两侧的面颊上,人工地模仿出女性微笑时的靥涡。

到了晚唐五代,女人脸上的花钿越来越多,样式也越来越奇特,于是,原本是模仿天然笑涡儿的“圆靥”,也被做出了小鸟之类的造型。一旦撞见桃红双腮上,带有一对翠绿酒窝儿的美女,可不要少见多怪。

当然,假靥不仅可以是翠钿,还可以是其他多种颜色,比如,“阿斯塔那”出土女俑的靥钿就接近黑色。

在宋初,京城的女性,还流行用一种黑光纸剪成“团靥”来装饰面庞。不过,在花钿中,最流行、最受青目的是用金箔做成的“金钿”,这在靥钿一项中也不例外。

金靥,相对于翠钿等其他颜色花子的优势,是它耀人眼目,而且随着女性面庞的转动以及表情变化,它会时时闪烁金光,就像女性嘴角挂着一对明亮的、忽现忽灭的星星,仿佛是在故意地模仿着撩人的、淘气的笑影。

诗人们提到假靥,往往指出它暗示了女性的微笑这一效果,说翠钿贴出的假靥“轻如笑”,说如星的金靥仿佛是“笑偎”在粉腮上。显然,这正是当时女性们贴假靥的追求所在,倒好像笑涡不懂人的心情,总是不自禁地非要显现在双腮上,仿佛甜美的笑影不甘心寂寞,时时地要从内心处浮起,温暖女性的脸颊。

“暗娇妆靥笑,私语口脂香”,这两句诗最好地道出了假靥的风情,人不笑时,妆靥却使得人儿似乎在笑。人笑了,为女性的微笑更增添一番情态,就像这里这位女性“暗娇”时的模样。

宋人吕胜己《虞美人》中描写菊花的词句:“尊前笑靥粲金钿”,形容怒放的黄色菊花,就像女性脸颊上人工的笑靥,流射着金钿的光华,形成熠熠的金色的微笑。

“翠钿贴靥轻如笑”,写明了女性把人工假靥安置到脸上的方式:贴!从一些记载中可以知道,唐代女性使用花钿,与今天使用邮票的方法差不多,在其背面刷上特制的胶液,然后把它们贴到脸上去。

于是,在人的活动中,在表情变化里,那贴上去的花钿不一定能很牢靠地依附在面庞上、鬓发上,有时不免就会剥落下来。在当时的生活中就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在女性停留过的地方,会有她面上、发上的花钿不经意间掉落下来,四处飘坠。

一旦人离去了,她的一、两点花钿却会被遗留在原处,真像是女人有了大自然中花朵一样的本领,也会凋落下片片花瓣,如果生活在唐代,就真的会看到,一位女性已经离去不知归向哪里,却在身后遗落下了她的笑靥,遗落下了关于她的笑容的暗示,或者说,遗落下了微笑的蝉蜕。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