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校园、商场、景区等地方,总会看到身穿汉服的年轻男女,汉服潮已然成为了一股新的时尚与文化。汉服消费正从小众圈层,变得规模市场化。

目前,全国汉服市场消费人群超过200万人,产业总规模超10亿元。有汉服爱好者表示,自己有240多件套汉服,最贵的一件6000多元,更有品牌汉服订单已排到2021年。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汉服消费怎么就突然火起来了?

汉服文化的复兴得从2003年说起,一位名叫王乐天的电力工人,身穿汉服走在大街上来推广汉服,这是中国现代第一位穿“汉服”出现在公共场合的人。

《联合早报》对王乐天的报道

汉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于汉服有着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试图重新穿回汉服,让逐渐被遗忘的汉服文化重新被唤醒并大范围传播。

汉服,意指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并非单指某一朝代。

在漫长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服承载的不仅是一种生活美学,更是无数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延续。

传统的汉服一般为深衣,多崇尚黑色,用色较深,更能彰显古朴之美。

到了魏晋南北朝,汉服受到胡服的影响,根据社会发展、人体的舒适度、审美的变化而不断进化。

有了窄袖、短衣、长靴等元素,更利于运动还有骑马射箭。

晋制汉服上襦一般是交领襦,襦裙的明显特征是上衣短下裙长,体现了黄金分割的要求。

宽袍大袖,衣袖翩翩,给人以自然洒脱、清秀空疏之感。

唐朝的女子以丰腴为美,礼服多以合宜的袒胸、低领、大袖为主,走起路来大袖翩翩、华带飞舞,显得格外飘逸。

齐胸襦裙在唐朝仕女中非常盛行,现在保留的不少古画、出土文物中都有它的踪迹。

宋朝的时候理学思想盛行,在“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束缚下,人们抛弃了奢侈浮华的作风,崇尚俭朴、清雅。

那时流行“女子学恭俭超千古,风化宫娥只淡妆”的说法。

与宋朝相反,明朝是一个追求华丽的朝代。明朝的服饰,从衣料、色彩到纹饰无不一派艳丽之气。

汉之古朴,唐之飘逸,宋之淡雅,明之端庄… ..每一种款式,都曾惊艳了岁月。

生于97年的“星女郎”徐娇就是一个“汉服控”,于2016年在淘宝上创办了自己的汉服品牌“织羽集”,定价大多为200至300元之间,徐娇作为KOL,在日常生活和参加活动时身穿汉服进行品牌推广带货。其淘宝粉丝数达到200多万人,客户复购率远高于女装店铺平均水平,一个月能有几百万的流水。

其实,每位同袍心中都有同一个梦,梦里有诗,有酒,还有最美的衣裳——汉服。

小编的一位好友开始接触汉服时,只是单纯觉得好看,一时兴起买了一套。

后来她渐渐开始研究汉服背后的文化,意识每个时代的汉服背后都藏着灿烂悠久的历史和故事。

汉服文化为她带来了更加广阔的视野,也让她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她就会精心的化一个妆,约上三五同袍,穿汉服出行。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们,自觉的背负起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

小编认为,汉服在当代,必然有它符合历史逻辑和审美逻辑的新变化。

与其纠结呈现形式,不如回归我们复兴汉服的本质:传承自己国家传统服饰与文化的魅力。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汉服?

近年来,制作精良的古装剧层出不穷,《琅琊榜》《香蜜沉沉烬如霜》《陈情令》《长安十二时辰》……

自带流量的影视剧与明星,扩大了汉服的触及范围。而互联网的发展,给汉服文化提供了更高效的传播方式。

在去年首届中国华服日的直播中,创下了B站直播在线人数最高的记录。

抖音APP上排名第一的汉服话题视频数量达到67万个,累计播放量突破180亿次。

有网友说:汉服不是一瞬间火起来的,而是那些披着床单的人长大了。

也许,每个人儿时都曾有个武侠梦,身着飘逸长袍,仗剑走天涯。

随着勇于探索新事物的90后、00后长大成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江湖梦转为迷恋汉服的风韵;

并将对汉服的这份热爱,延伸到书法、乐曲、茶饮等中国传统文化上来。

《左传》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东晋汉人政权南迁,用的词就叫“衣冠南渡”,说明衣冠本身就是文化和文明的符号。

这样的热情背后,是越来越浓的民族自信,以及根植于传统文化的这份“美”。

《国家宝藏》呼吁每一个人“守护历史,守护华夏衣冠。”

“守护”听上去像是一个十分遥远而宏大的命题。

但小编认为,了解关注传统工艺、传统服饰,就是守护的一种行动。

曾经,穿汉服出街,很多人会误以为是和服或是韩服;如今,汉服回潮,我们终于找回属于自己的东方美。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

依然有人做着千年前的旧事,

想把中国文化留下来、传下去:

“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我愿重回汉唐,再谱盛世华章。

何惧道阻且长,看我华夏儿郎。”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