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典吏

公元1645年8月,江阴城上。一个戎装的书生写下这样一段话: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写下这段话之后不久,城破,清兵入。其人自杀坠湖不死,为敌所俘。次日,身死。这个书生叫阎应元,原来是江阴典吏,后赋闲在家。本来就此退出世俗的他,却被一纸“剃发令”逼上了历史舞台……

见证抗清历史的南门忠义街
江阴典吏阎应元

甲申难,乾坤变;蛮夷入,腥膻遍

事情的开始,还要从公元1644年说起,这一年是甲申年,是中原大地一个极为混乱的年岁。这一年的三月十九日,闯王李自成进入北京,明崇祯帝于煤山自缢身亡。明王朝灭亡。次年,李自成开大顺朝,年号永昌。四月,与吴三桂战山海关,遭满清八旗夹击,大败。不久之后,退出北京。满清遂乘此时机入关,窃据北京,开始了其征服全中国的血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剃发令是最为引人注目和发人深省的。

电视剧《长河东流》截图,图为献关降清的吴三桂

易服剃发威仪丧,再见衣冠非汉家

剃发令实际上是一种强迫性的民族政策,是为了消除满汉差异并打击汉族个人自尊及民族自信的恶劣手段。其采用血腥,恐怖的办法强制汉人剃发,同时换装满人服饰。并声称“留发不留头”。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本要在历史中消逝的阎应元被推上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但是很可惜,他的抵抗失败了。不仅他的抵抗失败了,嘉定及其他地方的汉族人民的抵抗都失败了。于是,汉服被长袍马褂取代,而发冠被金钱鼠尾取代。就这样,汉服淡出了我们的生活,衣冠也成为了传说。可是,当剃发易服的先民们看着朝鲜使臣的衣冠都不禁会问“尔之服制所承何代?”可当朝鲜使臣反问:“我衣冠比之诸君如何”时,却又噤声不语了。我不知道,他们知不知道。所谓的朝鲜衣冠,其实不过是前明制衣冠的仿制甚至复制。但我相信,他们还是向往衣冠,不然又怎么生出这些事端。更不用说,那本是己国的衣冠制度。

明朝官服
朝鲜官服

由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朝鲜与明朝的官服几乎无异,也就无怪乎清朝官员的询问了

回首试问前路,复兴应在此处

今天的我们,对这一切似乎都不太了解。我也是成年后才渐渐地接触知道这些尘封的历史。我们汉族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我们所拥有的历史和文明制度也是这个世界上其他民族所不能比拟的。可,我们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民族服饰的民族。甚至于十年前,中国政府网才将汉族的图片(原来是肚兜)更正为汉服。虽然,现在的汉服运动已经渐渐常态化,而汉服也慢慢得到世人的认可。但实际上,汉服复兴仍然面临的许多难以解决和不可避免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根本的一个是,如何将汉服融入和适应生活。

上图所展示的汉服尽管美观,但在生活上其实有诸多不便。类似的汉服更适合休闲,而非工作

道阻且长衣冠路

诚然,如今已有一些同袍坚持每天穿汉服生活乃至工作。但是,这并不是常态化的特征,因为他们是在坚持而不是其他自然的维系。他们仍遭受着异样的眼光和莫名的讥讽。在我的朋友中,就有一位坚持每天的穿汉服的同袍,可近几天,他放弃了数年的坚持,换回了我们平常穿的T恤短袖运动裤。我问他原因,他说,老大不小该找对象了,你觉得我穿汉服成功脱单的机会大还是这样的机会大。我对此的反应是哑然,因为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穿着自己的民族服饰却要担心因此而不能找到对象,我不禁想问,我们到底怎么了?要知道,世界上的其他民族,诸如日本的大和族、韩国的朝鲜族这些民族举行婚礼的时候,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就是穿着民族服饰举行礼仪。再反观我们,却要因此而担心对象的问题,着实是可笑可叹可悲。

和服
朝鲜族服饰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发现和服和朝鲜服饰与汉服的相似性。实际上,不论是和服还是朝鲜服饰,都只是汉服的分支。不同的是,这两者流传至今,得到本民族群体的认可和喜爱。

汉服复兴应如此

所以,我们今天的汉服复兴不因再局限于礼仪和形制。我们所应该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让大众接受和认可汉服。并在一定的时机,推广到大众的生活中,而不是逢年过节,亦或是一时兴起便穿着汉服,独自或结伴的上街或者活动。毕竟,这样的活动和仪式只能是小众化和局限性的,不能让我们的汉服常态化,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同样,也不能实现和完成我们复兴汉服的最终目的。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就开始思考,如何让我们的汉服,变成大家的汉服;又如何把小众的汉服大众化;更如何把汉服常态化,让每一个穿上汉服的人不再顾虑异样的眼光和平白的讥讽。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