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曹丕曾经曰过:“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

从盘古开天以来,没有不灭亡的朝代,也没有长生不老的人。死亡这件事情,老天爷还是很公平滴,虽然每个人的出身可能不一样,有的贫穷,有的富贵,但终点是相同的。古代的那些帝王们,虽然富有四海,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力,总有一天,他们也会奔赴黄泉。那么在临终时,他们都说了什么呢?我们来瞅瞅。您可以先不看答案,根据内容,猜猜是哪个皇帝说的,看看能不能全部猜中。

(1)“人五十不称夭,吾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但以卿兄弟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不足效也。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当看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就可以猜的八九不离十了。这是迄今为止,刘备知名度最高的一句话,因为它入选了小学课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生背诵这句话的同时,也间接了解了刘备的故事。从遗言看,他对自己的寿命还是挺满意的,人家活五十岁就心满意足,他活了六十岁,已经是谢天谢地,临终前最放不下的,还是他的三个儿子,尤其是接班人刘禅。

此时的蜀汉政权已经是风雨飘摇。夷陵之战的惨败,使刘备统一天下的梦想彻底破灭,蜀国的实力被严重削弱,不是魏国、吴国的对手;南中地区蠢蠢欲动,随时都有叛乱的可能。真是内忧外患,存亡之秋。可未来的皇帝刘禅,年仅十七岁,没有丰富的执政经验、社会阅历,让他坐在成都的龙椅上,有多么煎熬可想而知。所以最后一句话告诫儿子,要把诸葛丞相当父亲一样看待,只有靠他,你才能坐稳皇位,才能逐渐成熟。事实证明,蜀汉君臣遵守了刘备的遗言,此后的十年里,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2)“建安二十五年, 吾夜半觉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 服当归汤。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于小愤怒、大过失, 不当效也。天下尚未安定, 未得遵古也。吾有头病, 自生著帻, 吾死之后, 持大服如存时, 勿遗。百官当临殿中者, 十五举音, 葬毕便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岗上, 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 使著铜雀台, 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 施帐, 朝晡上脯之属, 月旦十五日, 自朝至午, 辄向账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 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 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 可学作组履卖也。吾历官所得绶, 皆著藏中。吾余衣裘, 可别为一藏, 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建安二十五年”、“铜雀台”“邺之西岗”,这些熟悉的字眼告诉我们,魏武帝曹操是遗言的作者。你还别说,曹操对后事的安排相当细致,上到国家、军队,下到家庭、个人,都有明确的交代。他死之后,军队要保持警戒,不能擅离职守,给孙权、刘备可趁之机;百官要各司其职,不能懈怠,葬礼结束后马上换掉丧服,不要因为他的离去,耽误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在家庭方面,妥善安置大小老婆,她们跟了魏王那么多年,都不容易,别把人家给撵走了,如果有不能自食其力的,学学针线活什么的。遗孀们要按时祭祀亡夫,在铜雀台上眺望邺城西岗的高陵。曹操留下的衣服,儿子们可以分一分。下葬时,要谨遵“薄葬”的遗嘱,不能穿豪华寿衣,也不能埋藏金银珠宝。曹操自己就是个盗墓狂徒,为了军饷,生前盗墓无数,梁孝王墓就是代表作之一。他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墓葬也被后人挖掘,薄葬就是防止盗墓的手段之一。

纵观整段遗言,既有天下大业,又有儿女情长,交代了诸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是研究曹操本人和东汉末年历史的重要资料。

(3)“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汉武帝临死前,曾经让霍光看一幅画,主题是周公辅佐成王。西周初期,武王姬发兴周灭纣,去世时,接班人周成王只有十几岁,年龄过小,难堪大任。周武王就委托周公为顾命大臣,帮助乳臭未干的后继之君。等到成王年龄大了,足以胜任国君的工作,周公又把权力还给了成王。汉武帝让霍光看周公辅成王的画作,自然是借古喻今,同样的事情,很有可能会发生在他的朝代。后来霍光又去问汉武帝对于后事的安排,武帝有些惊讶,说出了这句话:你难道没有看懂那幅画的意思?立最小的那个儿子为皇帝,您效仿周公。

万万没想到,霍光不仅辅佐了汉昭帝刘弗陵,还辅佐了废帝刘贺、宣帝刘询,总共三位皇帝。汉昭帝虽然很聪明,可惜英年早逝,还没有顾命大臣寿命长久。霍家炙手可热,将昌邑王立了又废,对皇权是一种潜在威胁,汉宣帝开始不动声色,等霍光死后,总算把霍家人都给办了。

(4)“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锋刃!取鸩酒来!”

粗看这句话,好像是某位亡国之君说的:天子自有天子的死法!怎么能用锋利的刀刃?快把毒酒取来!是哪个亡国之君讲的呢?肯定不是刘备的宝贝儿子刘禅,他宁愿乐不思蜀,也不愿放弃自己的生命。答案是隋炀帝,大业十四年,隋朝的统治已经病入膏肓,心灰意冷的杨广带领皇后等人,放弃洛阳、长安,跑到江都纵情声色,麻痹自己。终于,手下发动了叛乱,准备把隋炀帝干掉。

对于这样的结果,杨广其实是早有心理准备的。他常常照着镜子,对萧皇后说:“这么好的头颅,以后谁来砍掉他呢?”既有自恋、耍帅的成分,也有对前途命运的担忧,为此,他要求服侍自己的美女们随身携带毒药,哪天政变爆发了,美女先服用,杨广再紧随其后。你是皇帝的女人,皇帝死了,你当然也得殉葬了。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美女根本不愿意为亡国之君殉葬,当乱军把刀架在杨广的脖子上时,美女们都跑光了,一包毒药都没有找到,把杨广给气的,关键时刻不给力呀!如果用刀捅死自己,多么痛苦,多么难堪;于是说了这句话,让乱兵给他找毒酒,可对方不同意,死都要死了,哪这么多要求。最后杨广把身上的练巾解开,交给乱军将领,活活勒死了。

(5)“我固疑此贼,恨不早杀之。汝悖逆如此,天地岂容汝乎?”

一个开国皇帝,临终前说出这番话,谁能想到哩?

这个皇帝就是梁太祖朱温,李唐王朝的掘墓人。他怒斥的贼,就是他的儿子朱友珪。朱温晚年多次和李存勖交手,深知他的厉害。再想想自己的那些亲生儿子,个个不成器,实在是无语。他曾多次吐槽,第一次说生子当如李存勖,自己的儿子和他比,就像猪一样;第二次说李存勖太牛了,我的儿子都是垃圾,完了,没有葬身之地了。就算死了,人家也可以把你挖出来鞭尸。虽然朱温对儿子们不抱希望,对儿媳妇却很感兴趣,常常把她们召入宫廷侍寝,谁表现的好,就立谁的老公为太子。朱温的儿子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纷纷要求夫人们好好表现,以后的荣华富贵就靠你们了!

朱温快死的时候,打算立养子朱友文为太子,亲儿子朱友珪知道后,很不开心,他也想当皇帝呀!于是决定弑君篡位。当时朱温正躺在床上,听到有动静,就问是谁在造反,朱友珪跑了过来,说不是别人,正是我。于是朱温就喊出了绝望的遗言,这是人干的事?连你爸都敢杀,老天爷肯定饶不了你。朱友珪也是铁了心,大喊一句:“老贼万段”,手下一刀过去,刺穿朱温的背部,把开国皇帝给弄死了。杀人无数的梁太祖,最后是这样的下场,让后人感慨不已。

(6)“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额。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的闯军攻入北京城,朱由检走投无路,跑到紫禁城北面的煤山自杀殉国,临终前说下了这番话。第一句说明朝灭亡,是自己没有德行,未能尽天子的本分;大臣们尔虞我诈,党争频繁,同样难辞其咎,他有今天的下场,是自己做出来的,也是大臣们影响的;第二句说他没有脸面去见死去的列祖列宗,所以把冠冕都除去,用头发盖脸,这样祖宗们就认不出是他了,这句话说的也没错,王朝覆灭,身为一把手,要负领导责任;第三句话说不要伤害百姓,你们侮辱朕的尸体可以,但不要滥杀无辜。

其实崇祯遗言还有别的版本,大同小异,有的版本说不要杀老百姓,但要杀贪官污吏;有的提及清军多次入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但崇祯束手无策,未能阻止,把这一条也视为他的过错。

(7)“修短有定期, 死生有冥数, 圣人达理, 古无所逃。朕生长军旅, 勤劳邦国, 艰难险阻,实备尝之。定天下之袄尘, 成城中之大业, 而焦劳成疾, 弥留不瘳, 言念亲贤, 可付后事。皇弟晋王天钟睿哲, 神授英奇, 自列王藩, 愈彰厚德, 授以神器, 时惟长君, 可于框前即皇帝位。丧制以日易月, 皇帝三日听政, 十三日小祥, 二十七日大祥, 诸道节度观察防御团练使、刹史、知州等并不得辄离任赴阙, 闻哀之日, 所在军府三日出临释服。共余并委嗣君处分。更在将相协力, 中外同心, 共辅乃君, 永光丕构。”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认为宋太宗继位是没有遗诏的,然而这并不符合史实,在《宋大诏令集》、《宋会要辑稿》中,明确收录了宋太祖遗诏的全文。一千多年以来,宋太祖的死因扑朔迷离,为后人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而宋太祖遗诏有利于研究这个问题。这段文字有可能是赵匡胤本人说的,也可能是赵光义或者他的臣子拟写的。

遗诏第一句说人的寿命是有限的,生老病死,自然规律,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