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形制科普之

褙子

褙子的名称

褙子,又名背子、绰子、绣䘿、罩甲,是由隋唐时期就已流行的半臂和中单演变而来的,常见于宋明。

关于褙子的名称,宋代有一种说法,认为褙子本是婢妾之服,因为婢妾一般都侍立于主妇的背后,故称“背子”。婢妾穿腋下开胯的衣服,行走也较方便。

可实际上,宋代男子从皇帝、官吏、士人到商贾、仪卫等都穿。妇女从后、妃、公主到一般妇女都穿。

今即世俗相承,由于背子束结、行动灵活自如,渐为武士所用,并与铠甲配合,成为军服,为历代军士兵卒所穿用,亦称“戎服”。

褙子的历史

宋代的褙子为长袖、长衣身,腋下开胯,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的样式。

腋下的双带本来是可以把前后两片衣襟系住,可是宋代的褙子并不用它系结,而是垂挂着作装饰用,意义是模仿古代中单(内衣)交带的形式,表示“好古存旧”。

明代衣服的基本样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都为右衽,恢复了汉族的习俗。其中霞帔、褙子、比甲为对襟,左右两侧开衩。

褙子的现代变化

为了更好的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有许多改良或结合汉元素的服饰出现,虽然已经不能称作汉服,但也是发扬中华文化的体现。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