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 : 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比如五胡乱华之时,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人民纷纷逃亡到南方,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种,而逐渐把江南开发成繁华富庶之地,这一事件史称“衣冠南渡”。

衣裳连制类(深衣)

汉服中最典型的深衣,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深衣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的服饰。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

衣裳类

汉服中交领既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地,地既人道,既方与正;而袖子,其实都是圆袂,既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所以,领是交领(从一开始的方形的矩领演化过来)右衽;袖是圆袂收祛,都是像一种图腾一样体现了文化的内涵。

上下通裁类

“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这里的“汉”主要是指汉朝,是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所谓“汉人”的名字形成,直接与汉朝有关。正如胡人传统服饰被叫做“胡服”,汉人传统服饰被称之为“汉服”。所以,后来"汉服"这个词汇的基本内涵也固定下来,即汉族传统服饰。在漫长的历史中"汉服"逐渐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象征。

圆领类

在唐代樊绰的书中就明确的称大唐的服饰为"汉服".到了宋元明时期,一些异族执政者也明确地用“汉服”来指称汉人服饰,如“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

汉服功能分类

1.礼服

礼服是汉服体系里非常重要的部分,通常来说礼服的礼仪性高出了实用性。礼服侧重塑造庄重、有秩序的形象,因此历代的礼服都相对较为“保守”,不易受流行的影响,发展相对稳定,是经典型的汉服。对于现代而言,礼服主要用于祭祀、婚嫁、成人礼等重要场合,如果穿着礼服走街串巷是不得体的,同时穿着礼服还应注意需举止文雅、衣冠整洁,并且最好是成套穿用。

2.正式服装

正式服装的规格低于礼服,所以使用场合以及搭配方式都没有礼服那样要求严格。正式服装的发型、妆容搭配不必和历史一致,但同样需注意整体风格的和谐统一。正式服装主要用于庆典、迎谒、节日、宴饮等场合。正式服装顾名思义,带有其正式性,因此对人的行为活动会产生一定的限制。

3.便装

便装通常衣袍较为窄小,舒适且便于运动,一般由裙、袴、褥、衫构成。便装的搭配更为灵活多变,以便利为主,便装通常采用舒适且较为朴素的面料制作,适用于居家、出行、传统武术演练等领域。

4.汉服衍生

所谓汉元素时装,是指在西式服装的结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汉服的元素,这可以包括某个服装细节、纹饰,甚至是一种审美情调。因为这类服装的本质还是西式服装,并不是传统服装,自然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汉服了。但是这种多元路线的探索又是很有必要的,并且有着很大的潜在价值。

发展汉服文化的社会意义

下面就简单的从五个方面阐述一下发展汉服文化的社会意义:

一,发展汉服文化对人们了解本民族传统,加深民族感情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发展汉服文化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

三,发展汉服文化可以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和爱国心;

四,发展汉服文化对现阶段祖国的道德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发展汉服文化对发展带动我国的服装产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我们尊重历史,就像后人也想看看我们现在真实的样貌。

它是一个时代的声音,等待被尊重和拿起。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