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向来为生活住行之首。日本人有和服,洋人有西装,而我们中国人,则有汉服。自古,汉服一直都是被老祖宗拿来视为“国之颜面”的东西。在漫长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服承载的不仅是一种生活美学,更是无数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延续。我深信,留住汉服,就是留住中国人的本。

《芈月传》中,美人芈月一生颠沛流离,而见证她境遇变迁的,除了那几个男人,还有她房间里的那几件“汉服”。

年少懵懂时,芈月一身碧绿色的青衣罗衫,薄衣轻纱,姿态曼妙,整个人犹如仙子下凡。经历富贵生死后,芈月身着金色长衫,从浅到深的镀金,气派的流云飞袖,和精美的刺绣花纹,无不流露她那时的气定神闲。

而在光复秦国后,她终于穿上了玄黑与纁红相间的华服。玄,黑中扬赤,象征天的颜色;纁,黄里并赤,其意表征大地。玄黑与纁红是汉服中最隆重端庄的搭配。这件神圣与高贵的华服,既代表了她彼时的至高地位,也道出了中国自古以“衣冠”上国的秘密。

衣裳里的秘密

汉服,意指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汉服自“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而始,止于清代“剃发易服”。并非人们误以为的“汉朝的衣服”。几千年来,汉服虽历经多个朝代的润色,但最初的“深衣”仍是汉服的不二代表。

传统深衣有三大讲究。一为“交领右衽”,衣服前襟左右相交,汉服为向右掩。二为“褒衣宽袖”,汉服的衣服都宽松,且袖子宽大,长过手臂。三为“系带隐扣”,汉服的衣服大多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依着如此特性,古人在身着汉服时,走起路来自然会潇洒飘逸,轻挥衣袖,便带起一阵清风。

古人素来敬畏天地与自然。他们将上衣分裁四片,即为了意喻“四季”;下裳分裁十二片,则为了对应“十二月”。其中袖圆以应“天圆”,衣领交叠成矩形以应“地方”,以寓“天圆地方”。古人将天地藏于衣服,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做人不可任性妄为,上有天,下有地,做人也要有规矩。

历代汉服之美

汉服延续千年,其中以唐、宋、明为代表。因不同朝代各有特色,汉服也演变出了不同的姿态。

唐朝女子虽然衣着风情,但绝不风骚。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那样极其夸张的暴乳装纯属想象过度。

唐朝的女子以丰腴为美,礼服多以合宜的袒胸、低领、大袖为主,走起路来大袖翩翩、华带飞舞,显得格外飘逸。也是因为身材微胖,唐代女子尤其喜着宽松的裙装,多为上身着襦下身着裙。襦要短且小,裙要肥且长。裙系高腰至胸部,甚至系在腋下,系扎丝带,颈部与胸部的肌肤露在外,给人以优雅、修长、飘逸之感。

宋朝的时候理学思想盛行,在“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束缚下,人们抛弃了奢侈浮华的作风,那时流行“女子学恭俭超千古,风化宫娥只淡妆”的说法。

人的观念变了,穿着上也自然跟着改变。宋代的衣着崇尚俭朴、清雅。宋代的汉服多以纱罗为主,绣绘图案或缀以珠玉。裙子中间的飘带上还常挂一个玉环,用来压住裙摆,使裙子不至于随风飘舞而失优雅之仪。

与宋朝相反,明朝是一个追求华丽的朝代。明朝的服饰,从衣料、色彩到纹饰无不一派艳丽之气。

明朝中后期天气变得寒冷,为了保暖,明代的汉服上衣被拉长,露裙被缩短,衣领也从宋代的对襟领变为圆领为主。宋代汉服的裙边均有绣边,花纹多华丽繁复。

只待汉服重归华夏

如今的中国,几乎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丢失自己传统服装的民族。在日本,任何一个日本女人穿着和服踩着木屐走在街上,行人都不会侧目。在苏格兰,一个男人穿着苏格兰短裙也不会让人惊讶。可如果你在中国穿着汉服上街,别人不是以为你疯了,就会误以为你是穿着和服的日本人,让人心痛又无奈。

我想起多年前曾经在影像里看到的古代女子身着汉服的身影,无论是《大汉天子》里身披罗衣轻纱的念奴娇,还是《笑傲江湖》里一袭红衣绸缎的东方不败,他们飘逸的身影都在我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丽。

而在我心中,汉服最美丽的归宿,莫过于是在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时,我们都可以郑重其事地换上自己民族的传统汉服,做一些充满仪式感的传统习俗。比起那些时髦的新衣服,想来只有延续华夏千年的汉服足以撑起这个角色。而我也相信,总有一天,身穿汉服的中国人可以惊艳全世界。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